我常在想:如果有一天,我对书籍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或许我的举止动作,或许我的语言在不经意间都会透漏着我的学识。在任何地方不需要查阅太多资料,便能出口成章。也许在将来的某一天,我变成了想象中的我。
——题记
说起我的读书史,记录着我的成长过程,伴随着我成长的每一个阶段。
与书初遇,最初纯粹的开始。已是小学阶段。小学时候的读书,没有像现在孩子那么多的课外书,所以小学语文课本成了我最喜欢读的故事书。记得小时候从老师手里接过语文书,自己非常爱惜。用不知从哪里找的报纸,小心翼翼的把书包好,然后每天最开心的事情,就是看语文书中的小故事。《司马光砸缸》、《小猴子下山》这些小故事,当时都深深地吸引我,一页一页的小心翼翼的翻着这些课本。当时读那些小故事,都觉得只是好笑,然后偏离重点的去关注内容:当时《司马光砸缸》这个小故事给我的感觉就是小孩不能在假山上玩,容易掉进缸里。《小猴子下山》这个故事给我的提示就是:小猴子真笨,就不会拿个袋子吗,不就可以都放进袋子里吗?哈哈,现在想想觉得那时候真是天真,而我在书中,找到了很多快乐,而如今再读这两个故事反而给了我不一样的提示。给了我现在的生活很多指导:做任何事情都懂得灵活变通,做任何事情也要一心一意。两个小故事深深地刻画在我幼小的心灵,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故事也同样的在生活中给了我不一样的提示。初读书时,读的只是那份快乐的心境,如同看到书中插画,总觉得那个地方自己曾经到过,也曾是自己的乐园。那时候的我,又何尝不是掉进缸里的人,又何尝不是砸缸的人,又何尝不是快乐的小猴子呢。其实,那时候的我也和书上的他们一样,经历着他们一样的快乐,而再读书时,思维不同,给生活的提示便不相同。那份纯粹的快乐,也在读书中慢慢的跟随着书籍的变迁发生变化。
与书为伍,成了初高中最好的伙伴。初高中的轨道,开始丰富内心的情感世界。那时候学校流行看小说,我也成为大军中的一员,我们舍不得花钱,但是买书却毫不吝啬。你买明若晓溪的,你买郭敬明的,你买韩寒的。然后大家看完以后再分享。当时处于青春懵懂期,明晓溪的作品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像男生喜欢读武侠小说一样,情感小说,成了我们的寄托。《会有天使替我爱你》、《泡沫之夏》、《明若晓溪》等等,都成为了我们青春读书史上的一笔。当读这些书时,仿佛你就是女主角,感受着他们的喜怒哀乐。幻想着总有一个人会义无反顾的帮助你,总有一个人像天使一样守护你。那种伟大的壮举,那种义无反顾的选择,就如同现在看《少年的你》这部电影一样,少年的你,会义无反顾。而成年的你,还会如此选择吗?而正是这些书籍,让我们对生活充满了美好的向往,而这些书籍也陪我度过了我的少年期。
与书相伴,一分为二,进入大学后,思想开始变成熟,有了自我意识,在书籍的选择上也有了自我主张,一方面开始阅读,专业书籍《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学概论》、《传播学概论》,为自己的专业发展打下基础。并且那时的自己已经通过专业的学习,与现实相结合,开始进行写作。通过这些专业书籍的阅读,让我对电视文化有了初步的建解。并在写出了《点谈湖南卫视》,《论非诚勿扰成功的原因》等文章。
偶遇张爱玲的书,是因为一句话:人生像一《
》
与书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