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篇,我想谈谈王小波先生写的《沉默的大多数》一书中第四篇文章“思维的乐趣”。
在作者去农村插队的那个时候,有一天的傍晚时分,他坐在屋檐下,看着天慢慢地黑下去,心里寂寞而凄凉,感到自己的生命被剥夺了。当时作者还是个年轻人,但他害怕这样生活下去,衰老下去。在他看来,这是比死亡更可怕的事。
一个人倘若需要从思想中得到快乐,那么他的第一个欲望就是学习。举例言之,罗素先生在五岁时,感到寂寞而凄凉,就想道:假如我能活到七十岁,那么我这不幸的一生才度过了十四分之一!但是等他稍大一点,接触到智者的思想的火花,就改变了想法。
罗素先生有一句话:“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大多数的参差多态都是敏于思索的人创造出来的。作者认为脑子是感知至高幸福的器官,把功利的想法施加在它上面,是可疑之举。有一些人说它是进行竞争的工具,所以人就该在出世之前学会说话,在三岁之前背诵唐诗。假如这样来使用它,那么它还能获得什么幸福,实在堪虞。知识虽然可以带来幸福,但假如把它压缩成药丸子灌下去,就丧失了乐趣。
在我们的汉代实行“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作者认为这是在实行思想上的大屠杀,没有比这更悲伤的了。作者在大学里遇到了把知识当作幸福来传播的数学教师,使学习数学变成了一种乐趣。他最感谢的是那些写了好书的人,比方说,萧伯纳、马克吐温、卡尔维诺、杜拉斯等等。而作者自己也写了几本书,获得了一点创作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