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名字杰瑞的印象
我们学校有很多叫杰瑞的,一来取名和中文很像,二来这名字确实有点神奇。神奇的地方在于,被叫上杰瑞的孩子要么很聪明,勤奋,要么就是很有自己的个性。而我所要说的杰瑞就是个很有个性的孩子。
随着年龄的增长,杰瑞已经快7岁,即将进入8岁了。在别人的眼中,他是个调皮捣蛋的孩子,上课会经常动来动去,吃袖子,有时候还会把铅笔放进嘴巴里。这种行为从5岁开始就已经形成了,中间时好时坏。作为老师的我,对这种行为却见怪不怪了。
孩子在婴幼时期如果经常被告知不许吃手,经常打断孩子的敏感期,这种被打断的敏感期便会在后来再次出现。有时候,孩子的无意识行为如果被经常提醒,孩子就会越想做这种件事。
其实,杰瑞很聪明,会坚持自己的观点,会帮助老师做事。就是爱动,莽撞,不去注意自己的行为。越长大,孩子的自尊心极其强。为什么说学龄前教育很重要,就是这个道理。
孩子一生的行为习惯在学龄前模仿和形成,在家庭教育方式和家庭环境下长大,因为耳濡目染,或多或少都存着大人的脾性。便无论这种脾性是什么,作为大人的我们,必须接受。因为,这是你教出来的。
就好比一棵树苗,你对着它天天说话,施以温暖,鼓励,照顾,树苗会慢慢长出来,开出花。但是,你对着树苗大喊,把你对生活的抱怨全部加在它身上,偶尔照顾不到位,树苗一定会长弯。
每个孩子成长的过程各自都有花期,而杰瑞的花期就比别人慢一点。这不,杰瑞在课堂上和其他3个孩子发生冲突了。以他5岁时的个性,他万万不会选择哭泣,反而到7岁即将跨入8岁的这个年龄,他变得爱哭,受挫力明显下降了。事情是怎样的呢,让我慢慢道来。
孩子之间的矛盾
课堂中,到了练习的时候。打开书本,每个孩子都在认真的抒写。这时候,杰瑞跑过来告诉我,她说瑞奇娜把她的书扔到了地上,他开始低声哭泣,在擦眼泪。我问及了事情的原委,准备倾听他俩各自的陈述。
不一会儿,又有孩子跑过来说,杰瑞把鲁卡斯的本子撕坏了,把杰森的涂改带弄坏了。只见杰瑞手里拿着本子,眼里噙着泪水,默默地低泣。而鲁卡斯则走近我的教学盒,拿着宽面胶正在修补他的作业本。杰森默默地看着他的修改带,有气无力。
如果是你,该怎么办?是不去了解原委,把杰瑞骂一顿,还是把其他人骂一顿?不,都不是正确的做法。
解决矛盾靠了解
孩子之间一定会发生矛盾,总有一方引起矛盾,矛盾才会相对成立。对于他们4个孩子而言,我采取了明智但却能影响他们日后如果还有矛盾该怎么解决矛盾的方法。
一 倾听各自陈述,不管对与错
当孩子发生矛盾时,最好的办法是找到与事件相关的人。接着,找一个相对安静的场所,问及事情发生的过程。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去陈述相关事件发生的原因和过程,老师不加以打断,任孩子争论(只要在争论的时候不再起矛盾就好)。在争论之后,你一定要尝试站在第三方的角度去理解孩子的行为,试着再次去陈述孩子的话。
比如:杰瑞说:在做作业的时候,是瑞奇娜把我的作业本扔到了地上。
瑞奇娜马上反应,说:不是,我说了是你挡到我的作业,我叫了你好几遍,你没有听,我就把你的作业本扔了。
杰瑞说:不是的,你没有说。
那我就再次陈述他俩的话,杰瑞,你认为是瑞奇娜的不对,因为是他扔了你的本子,瑞奇娜,你认为是杰瑞的不对,因为是他挡住了你的本子,对吗?
这就是站在第三方角度去理解孩子的行为。接着,应该对俩孩子表示双方批评。
二 表示批评,矛盾成立是不会用方法
理解孩子行为之后,接着表示批评。批评是指对事件本身进行批评,不以孩子自尊为准。
比如:瑞奇娜,我知道杰瑞挡住你的本子,我们解决这个事件有很多方法。我们可以再多叫几声,如果他还是没有应答,我们可以稍微把他的本子往后挪一挪。或者,他还不听,就请求帮助。但是你把别人的本子扔在了地上,就是你的不对。再反过来对杰瑞说,杰瑞,瑞奇娜说叫了你很多声,你没有听见,如果我是你,我会把本子折起来,这样不至于影响她写作业,所以,这是你的不对。你们两个人都不对。
那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你们觉得该怎么解决呢?结果,俩人都表示道歉。最后一定记得加上一句:怎么样,今天这个问题能解决吗?
要让双方心服口服。
继扔本子事件发生之后,又找到了鲁卡斯和杰森。同样的方法,孩子因为不同的事件都有各自的理由。像杰瑞说,因为时间到了就得收本子,不能再做了。我表示同意他的观点,并且认同他的观点。但也同时告诉他,因为你是本子小组长,当他还在写的时候,就一定要给予解决方法。或者让他写完扣分数,或者采取说服的方法让他放下本子。
杰瑞点了点头,鲁卡斯也表示今后会注意时间。而对杰森和杰瑞的事件,经过了解之后,是因为杰瑞觉得涂改带好看,结果拿着就弄坏了。这是一定要道歉的。
孩子矛盾的发生都是因为不知道如何解决,要不然就选择打一架,要不然就选择告状。如果能交给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不是很好?
矛盾的成立一定是有一方引起的。解决矛盾的方式不是敷衍了事的判断结果,而是尝试去了解事件发生的原因和过程。我们经常会被哭的孩子给影响判断力,以为他哭了,就是其他孩子的不对。
所以,处理矛盾的根源不在于敷衍了事的判断结果,而要寻找中途发生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