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放下滚烫的手机,玉婷(化名)陷入沉思。脑海里一直回想刚才“男友”说的话:“给我生个男孩吧,我会给你好处的。”听到这句话时,不知道该喜还是该悲。
她和男友在一起三年了,两人相差二十多岁,自己也三十多了,也想结婚安定下来,可是心理很清楚没有结果。
直到现在,她家人都不知道有这个男生的存在,不是她不愿说,而是这个身份不好说,她怕被人知道是“小三”。
其实一开始她就知道对方已婚,但就是控制不住喜欢,就想和他在一起,说不上很喜欢,但就是很依赖,能像个孩子一样依靠他,最让她觉得快乐的是:听到她老婆气急败坏、近乎发狂的声音,就会有胜利的感觉。
她知道这样不好,可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谈过七八段情感,每个男友都是已婚人士,而且都比自己大二三十岁,好像只有这种男人才能吸引到自己。
有时候很想改变,想正儿八经谈个恋爱,曾经也选择找个单身的,但不到一个月就分手了,觉得没意思,心理也会痛苦,觉得自己是不是有心理问题。
听完她的讲述,脑子里突然浮现一个人的名字,电视剧《三十而已》里面的林有有,她靠近已婚男许幻山的真正动机,是因为爱情,还是为了追求猎物得到的快感?亦或是通过这个捷径得到更好的生活?
但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甘愿当第三者并不一定为了钱财。
之前接的一个案例:女生是个公务员,家境也不错,长相也很好,自己有车有房有存款,但情感却很不顺,喜欢的人都有女朋友或者已婚。
自己还是每天像舔狗一样找对方聊天,各种撩拨,哪怕这种关系不能公开,也很开心谈地下情。
她说不要对方为自己做什么,只要对方爱自己多一点,多冷落一点他老婆就好,她很享受看到另一个女人被自己打败的样子。
但只要那个男的离婚了要跟她结婚,对方老婆退场了,就会瞬间觉得不喜欢了,要分手。想到自己也老大不小了,很痛苦,很想有个正常的情感。
习惯陷入三角关系,可能也是竞争性模式循环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的理论中,关于俄狄浦斯期,也简单称为恋父/母情结,如果小孩在这个时期不能很好的度过,长大后,在亲密关系里也会重蹈覆辙,寻找这种竞争性的三角关系。
那么能吸引到她的异性,必定是可以给她构建这种三角关系的人,比如已婚人士、或者有女朋友的人。喜欢通过竞争、掠夺来感受被爱、感受成功。这种模式,若不做深入的情感疗愈,很难摆脱这种竞争性游戏的关系。
陷入第三者角色,该如何自拔
从个案数量统计来看,第三者最后能过得开心,却少之又少。且不说外在的舆论压力,自己的认可度也很多,越到后面,幸福指数也会越低。就像一个已婚人士跟你在一起,你也很难去相信他对你是忠诚的,而且不确定因素也很多,但凡对方遇到点事情,便会对你爱答不理。
想要从这种关系里走出来,得先审视自己,想在这段关系里得到什么?其次看对方最吸引你得地方是什么?最后看自己能否有能力走出来?如果不行,要及时寻求专业人士得帮助,不要拖太久···
关注我,每天学习点情感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