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是绿色的昆虫、绿色的鸟儿和绿色的爬行动物,但却怎么都找不到一个绿色的哺卤动物。除了懒到背上长满藻类的树懒,难道不吃草就长不出一身绿油油的皮毛了吗?试想一下,如果狮子、老虎长了一身绿色的皮毛,在森林草丛中岂不是更容易捕到猎物?其实这一切还要从恐龙时代说起。当时的哺卤动物非常弱小,为了避免与白天活动的恐龙竞争食物或者成为恐龙的猎物,他们选择了夜间出行。
随着进化,大多数哺卤动物都适应了黑暗中的生活,但眼睛和皮肤却失去了抵抗紫外线辐射的基因,同时它们的视椎细胞也只有两种,这也导致大部分哺卤动物的眼睛都只能接收到两种波长的光,因此它们看到的东西都偏向于蓝色和绿色,而面对红色和黄色的东西,他们将难以区分。
既然分不清红黄绿,那么毛发也没必要长成绿色,因为大部分哺卤动物的天敌一般都是其他哺乳动物。橙色毛发和绿色毛发起到的作用基本都一样。其次,毛发拥有的保护色需要靠体内色素控制才能长出不同颜色的毛发。通常哺卤动物体内只能制造出黑色素,而黑色素有两种,分别是真黑色素和褐黑色素。真黑色素能产生黑色和棕色,褐黑色素可以产生黄色和红棕色,再加上哺乳动物体内的白化基因,就能多出一种白色,这些色素在不同的部位便能产生出不同的图案和颜色,例如斑马的黑白条纹和长颈鹿的黄色斑点。
由于基本色素就只有黑、棕、白,不论怎么搭配都无法调出颜色鲜艳的绿、蓝、紫,所以你肯定看不到长着绿毛的老虎。除了保护色之外,还有一些动物拥有鲜艳的警戒色,比如毒蛙和蜘蛛,他们通过自身的颜色告诉猎食者自己有毒。除此之外,人类虽然也属于驳乳动物,但在祖先学会上述时,基因多复制了一段,发生了突变,视椎细胞从两种变成了 3 种。从此我们便能看到更多鲜艳的颜色,分辨出哪些果实有毒,哪些果实没有毒。
不过这种突变的基因并不稳定,仍有一小部分人是二色式,他们看不清红绿色,在如今也被称为色盲。相比人类这种高级哺卤动物,一些鸟类的视椎细胞更加丰富,它们拥有黄青蓝、紫四种不同色觉,在他们眼中,世界又是另一个样子,这也不得不让人质疑,是否还会有更多视水细胞的动物。而这个世界真实的样子又是什么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