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求------2.响应------3.GET和POST区别------
1.请求
image.png
2.响应
image.png
3.GET和POST区别
GET和POST是HTTP请求的两种基本方法,要说它们的区别,接触过WEB开发的人都能说出一二。
最直观的区别就是GET把参数包含在URL中,POST通过request body传递参数。
你可能自己写过无数个GET和POST请求,或者已经看过很多权威网站总结出的他们的区别,你非常清楚知道什么时候该用什么。
当你在面试中被问到这个问题,你的内心充满了自信和喜悦。
你轻轻松松的给出了一个“标准答案”:
GET在浏览器回退时是无害的,而POST会再次提交请求。
GET产生的URL地址可以被Bookmark(标记),而POST不可以。
GET请求会被浏览器主动cache(缓存),而POST不会,除非手动设置。
GET请求只能进行url编码,而POST支持多种编码方式。
GET请求参数会被完整保留在浏览器历史记录里,而POST中的参数不会被保留。
GET请求在URL中传送的参数是有长度限制的,而POST么有。
对参数的数据类型,GET只接受ASCII字符,而POST没有限制。
GET比POST更不安全,因为参数直接暴露在URL上,所以不能用来传递敏感信息。
GET参数通过URL传递,POST放在Request body中。
(本标准答案参考自w3schools)
“很遗憾,这不是我们要的回答!”
请告诉我真相。。。
如果我告诉你GET和POST本质上没有区别你信吗?
让我们扒下GET和POST的外衣,坦诚相见吧!
GET和POST是什么?HTTP协议中的两种发送请求的方法。
HTTP是什么?HTTP是基于TCP/IP的关于数据如何在万维网中如何通信的协议。
HTTP的底层是TCP/IP。所以GET和POST的底层也是TCP/IP,也就是说,GET/POST都是TCP链接。GET和POST能做的事情是一样一样的。你要给GET加上request body,给POST带上url参数,技术上是完全行的通的。
那么,“标准答案”里的那些区别是怎么回事?
在我大万维网世界中,TCP就像汽车,我们用TCP来运输数据,它很可靠,从来不会发生丢件少件的现象。但是如果路上跑的全是看起来一模一样的汽车,那这个世界看起来是一团混乱,送急件的汽车可能被前面满载货物的汽车拦堵在路上,整个交通系统一定会瘫痪。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交通规则HTTP诞生了。HTTP给汽车运输设定了好几个服务类别,有GET, POST, PUT, DELETE等等,HTTP规定,当执行GET请求的时候,要给汽车贴上GET的标签(设置method为GET),而且要求把传送的数据放在车顶上(url中)以方便记录。如果是POST请求,就要在车上贴上POST的标签,并把货物放在车厢里。当然,你也可以在GET的时候往车厢内偷偷藏点货物,但是这是很不光彩;也可以在POST的时候在车顶上也放一些数据,让人觉得傻乎乎的。HTTP只是个行为准则,而TCP才是GET和POST怎么实现的基本。
但是,我们只看到HTTP对GET和POST参数的传送渠道(url还是requrest body)提出了要求。“标准答案”里关于参数大小的限制又是从哪来的呢?
在我大万维网世界中,还有另一个重要的角色:运输公司。不同的浏览器(发起http请求)和服务器(接受http请求)就是不同的运输公司。 虽然理论上,你可以在车顶上无限的堆货物(url中无限加参数)。但是运输公司可不傻,装货和卸货也是有很大成本的,他们会限制单次运输量来控制风险,数据量太大对浏览器和服务器都是很大负担。业界不成文的规定是,(大多数)浏览器通常都会限制url长度在2K个字节,而(大多数)服务器最多处理64K大小的url。超过的部分,恕不处理。如果你用GET服务,在request body偷偷藏了数据,不同服务器的处理方式也是不同的,有些服务器会帮你卸货,读出数据,有些服务器直接忽略,所以,虽然GET可以带request body,也不能保证一定能被接收到哦。
好了,现在你知道,GET和POST本质上就是TCP链接,并无差别。但是由于HTTP的规定和浏览器/服务器的限制,导致他们在应用过程中体现出一些不同。
你以为本文就这么结束了?
我们的大BOSS还等着出场呢。。。
这位BOSS有多神秘?当你试图在网上找“GET和POST的区别”的时候,那些你会看到的搜索结果里,从没有提到他。他究竟是什么呢。。。
GET和POST还有一个重大区别,简单的说:
GET产生一个TCP数据包;POST产生两个TCP数据包。
长的说:
对于GET方式的请求,浏览器会把http header和data一并发送出去,服务器响应200(返回数据);
而对于POST,浏览器先发送header,服务器响应100 continue,浏览器再发送data,服务器响应200 ok(返回数据)。
也就是说,GET只需要汽车跑一趟就把货送到了,而POST得跑两趟,第一趟,先去和服务器打个招呼“嗨,我等下要送一批货来,你们打开门迎接我”,然后再回头把货送过去。
因为POST需要两步,时间上消耗的要多一点,看起来GET比POST更有效。因此Yahoo团队有推荐用GET替换POST来优化网站性能。但这是一个坑!跳入需谨慎。为什么?
1. GET与POST都有自己的语义,不能随便混用。
2. 据研究,在网络环境好的情况下,发一次包的时间和发两次包的时间差别基本可以无视。而在网络环境差的情况下,两次包的TCP在验证数据包完整性上,有非常大的优点。
3. 并不是所有浏览器都会在POST中发送两次包,Firefox(火狐浏览器)就只发送一次。
现在,当面试官再问你“GET与POST的区别”的时候,你的内心是不是这样的?后退我要开始装逼了
请求
Django中前端向后端传参数方式
一、路径参数 ---url路径参数
1.静态 (固定的)
image.png
2.动态:
这里就需要使用上re_path() 匹配请求发送过来的动态数据re_path的使用规范:
对动态数据的匹配 ?P<传入的值> 传入的值的匹配规则
image.png
[图片上传中...(image.png-993e09-1709526521891-0)]
image.png
如果正则匹配不上则返回404
二、查询字符串参数
- 查询的请求方式 是?a=1&b=2
查询的字符串
http://xxx.xx.com/qs/?kw=111&args=222
注意的是:
不用写在url上,因为简单来说这查询字符串参数是通过浏览器(请求时)所带的参数,因此在后端我们可以通过请求时所获得的参数,从而向数据库匹配响应的数据就行
image.png
image.png
GET ---- 类型的变量 保存的请求数据为get请求方法的时候会保存到变量里
COOKIES ---- 保存请求发送过来的cookie信息
Files ---- 保存图片信息
META ---- 保存本服务器的配置信息
POST ---- 保存的请求数据为post请求方法的时候会保存到变量里
BODY ---- 保存一下其他类型的数据 json ,表单数据
user ---- AnonymousUser -- 用户 --使用为登录用户
requests.GET
image.png
获取查询参数数据 get()获取单个对象中的数据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假如有多个查询参数kw改如何进行取值 -----少用麻烦
image.png
image.png
kw1 = requests.GET.getlist('kw')
print(kw1[0])
在list中可以根据下边取值
3、请求体参数
由于要用上POST 请求方法 ,浏览器自己是没有的,所以需要我们提供,这里我们用Apifox 继续路由测试
1.form表单传参
image.png
通过断点发现发送的表单数据在POST中
image.png
image.png
2.非表单类型数据的获取
非表单类型数据有 xml,json
image.png
image.png
这里发现我们接受回来的数据是bytes----需要转换
image.png
3.使用FILES进行图片上传和保存本地
image.png
image.png
从EDBUG模式中发现数据存储在Files 变量中值为 <MultiValueDict: {'美女': [<InMemoryUploadedFile: 123.jpg (image/jpeg)>]}>
导入MultiValueDict进去发现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发现取得值并不是自己想要的图片信息只有名字
再点进源码InMemoryUploadedFile
image.png
通过源码大概了解,chunks函数不是一次性返回数据是通过迭代进行读取数据
image.png
image.png
二、响应
上面代码都是以 HttpResponse 的形式进行响应相当于响应内容是纯文本
JsonResponse响应许你从视图中返回JSON格式的数据image.png
def json_get(requests):
data = [{
'username' :'xiaosan'
},{
'user_id':10052
}]
return JsonResponse(data,safe=False)
04 cookie和session
cookie
cookie的由来
大家都知道HTTP协议是无状态的。
无状态的意思是每次请求都是独立的,它的执行情况和结果与前面的请求和之后的请求都无直接关系,所以它不会受到前面的请求和响应情况响应
一句有意思的话来描述就是人生只如初见,对服务器来说,每次的请求都是全新的。
状态可以理解为客户端和服务器在某次会话中产生的数据,那无状态的就以为这些数据不会被保留。会话中产生的数据又是我们需要保存的,也就是说要“保持状态”。因此cookie就是在这样一个场景下诞生。
有时需要保持下来用户浏览的状态,比如用户是否登录过,浏览过哪些商品等
- 实现状态保持主要有两种方式:
- 在客户端存储信息使用`Cookie`
- 在服务器端存储信息使用`Session`
什么是cookie
cookie翻译成中文意思是曲奇饼、饼干。然而,在因特网内cookie就和饼干没关系了。cookie具体指的是一段小信息,它是服务器发送出来存储在浏览器上的一组组键值对,下次访问服务器时浏览器会自动携带这些键值对,以便服务器提取有用信息。
cookie的流程**
第一次请求过程
1.我们的浏览器第一次请求服务器的时候,不会携带任何cookie信息
2.服务器接收到请求之后,发现请求中没有任何cookie信息
3.服务器设置一个cookie.这个cookie设置在相应中
4.我们的浏览器接收到这个相应之后,发现相应中有cookie信息,浏览器会将cookie信息保存起来
第二次及其之后的过程
1.当我们的浏览器第二次及其之后的请求都会携带cookie信息
2.我们的服务器接收到请求之后,会发现请求中携带的cookie信息,这样的话就认识是谁的请求了
1.cookie 设置与读取
image.png
image.png
2.session
session是什么?
服务器为了保存用户状态而创建的一个特殊的对象。 当浏览器第一次访问服务器时,服务器创建一个session对象(该对象有一个唯一的id,一般称之为sessionId),
session的作用:做状态的保持,比如用户验证登陆保持用户登陆状态
session的应用
对于敏感、重要的信息,建议要储在服务器端**,不能存储在浏览器中,如用户名、余额、等级、验证码等信息。
image.png
这里定义了两个函数,相当于两个接口其中set是获取一个钥匙从而才能访问get
image.png
也就是说浏览器向服务端获取一个秘钥,才能成功访问
image.png
否则
image.png
image.png
清除session数据
image.png
注意在使用session 前需要配置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