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概是2000年左右开始涉足国内的佛教各大论坛,当时我有两个网名分别是早期的“梵海一粟”和后来的“龙吟”。在论坛上有很多所谓的佛学伪大师,就是看起来学问很厉害,但实际修为一般般的,但由于无法面对面的沟通,因此我在那个时候养成了一个坏毛病,就是故意用语言去刺激他们,那些暴跳如雷或则无法回答逻辑严谨的就会露出马脚。
这种方式有一个弊端,那就是让我自己陷于不义,让其他人看起来觉得很讨厌,因为过于犀利的词汇和一连串的带有攻击性或评论性的语言会让那些其实真正有学识和有修行的人也会应接不暇,这会让其他人觉得我没有尊重对方,甚至是在伤害对方。这种故意挑衅的语言习惯其实在线下的生活中是少有的,但在线上我就可以肆无忌惮,因为大家也不熟悉,即便得罪了谁,老死不相往了也就罢了,我不用担心受到什么其他的威胁。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坚持这种作风,所以在网络上得罪了不少的人,但反过来看是他们没有经得起挑战,事实上也有一些厉害的人不但经得起这种挑战,还能够让我折服,虽然这真的是万里挑一,但挑出来的却是真正的厉害角色。当然,还有一些大师根本就不会迎接我的挑衅,因为在他们看来不屑一顾,或者没有时间去应付这些毫无意义的评论。
面对这种网络语言的挑衅,通常有四种反馈模式:
1、不做任何解释和反馈,根本不予理睬。(如果确认对方是在挑衅,那这是最好的方式,免得浪费时间)
2、委婉且强有力的解释一次,如果得不到正面反馈,就不再回应。(这可以展现实力,但不必继续纠缠)
3、反击或警告对方,情绪有些激动但也可以掩饰。(这显然已经落入到了陷阱,这种模式将会制造自己内心与外在世界的隔阂与障碍,与对方的挑衅无关)
4、承受对方的挑衅,表示理解和谅解。(这看似化解,其实也会落入到陷阱,可能反复被纠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