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我叫王湾,这首诗是我写的。我家在河南洛阳,不过准确的说,那是我少年时的家。其实,我只是在那里出生、长大,度过了我无知懵懂却又单纯快乐的童年。所以后来,每当有人问我家在哪里时,我就说家在河南洛阳。但是那句“少年时的家”却留在心里没有说出来,因为在我的生命里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居无定所、行走四方。
少年时,有父母、亲戚、邻居和小伙伴的相陪,日子过的也算是有滋有味。那个时候我从来没有想过会离开这里,而离开这个词之于当时的我,无非是:上学的我见不到父母;回家吃饭的我见不到伙伴。小孩子很容易难过,但是又很容易被满足。如果说,去学堂会离开父母,虽然会难过,但是会有老师和同学的陪伴。回到家中离开老师和同学,虽然会难过,但是会有父母亲的温暖。
我父亲年轻的时候是跑货的生意人,主要是做酒水生意的,他很勤奋,赚到了一点钱。后来不知道怎么想的,他把所有的家当都变卖了,在洛阳城里买了一栋房子,卖起了字画。
他托人请了一位识字的老人给他照看,自己却埋头苦读、手不释卷。
以前一起做生意的朋友来看望他,他也是一边看书一边听朋友说话,让来看他的朋友颇有尴尬。父亲的朋友们开玩笑说,父亲肯定是年轻时酒喝多了,酒精中了毒;要不然就是被狐妖迷惑,中了邪。以前的大老粗怎么可能摇身一变成了文质彬彬的读书人?父亲也以玩笑说:我终于明白自己所喜欢的事,并且决定为此奋斗终身!
那一年,父亲年近三十。因为穷,年轻的时候只知道做生意赚钱,所以一直没有寻到佳人良缘。
一日,父亲正在屋中看书,给他看店的老先生,敲门进来。父亲问老先生何事?为何不在店里看管生意,却来屋里找他。老先生微微一笑很诚恳的说:我有一个女儿,今年二十有二,正是出嫁的时候。我帮你看店这么久,知道你并无妻女,不知你可有心成家,娶我的女儿呢?
我父亲心想,是啊!我行走四方这么多年,现在也算是小有家业,也到了该嫁娶的年纪,不如就在洛阳城里安定下来。心念至此,跪地磕头,大叫“拜见岳父大人”。
可能是因为我在书堆里出生的,所以,从小我就很好学,而且学的也很好。邻居们都说我是随了我父亲,我父亲为此也很骄傲。
可是自从我年满十八之后,父亲就天天与我商讨,让我离开家门,去外面游学之事宜。我不明白父亲的用意,便去问姥爷。我的姥爷从小就很疼我,事事都宠我。可是这一次却没有给我清楚的解释,还让我直接问父亲。
父亲跟我说,他年轻的时候,人很穷。吃不舍得吃,穿不舍得穿。但是因为天天跟着生意跑,所以他见过高山与流水,见过富饶与贫苦,见过美景与疾病,见过好人与坏人,见过太多,平生未见过的一切……。
所以在父亲看来,书你是要读的,但是脚也一定要迈出去。眼睛除了看书本里的古今圣贤,也要看生活中的风餐露宿。
其实后来我总结了父亲的意思,无非就是:要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多参与现实生活的磨难,从而能更好的体会书中圣贤所言之意。
我被父亲的想法,深深的打动了,我也觉得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生命更不能局限于眼前的方寸之地。于是,我决定去做这件事,我和父亲约定“带书行路,三年返之”。
三年弹指一挥间,在这三年的时间里,我去过无数的地方。
我登过巍峨陡峭的地高山;涉过水天相连地深水;跟随商队穿过茫茫沙漠;在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上喝烈酒高歌;在富饶的城里卖过自己作的山水画;在穷乡僻壤的村子里帮人寄写家书……
偶尔有人问我家是何处?我都是笑而不语,或开玩笑说英雄莫问出处。实在被逼问的紧了,便说家是河南洛阳,其他的也不多说。
因为在我出发的时候,父亲曾说:忘记你的家乡,你没有家乡,你漂泊无定,你随处可歇,你四海为家。
传说在蓬莱仙海之上,有一只没有脚的鸟,它要不停的飞,不停的飞,累了就在风里休息。
我不知道自己这些年的旅行,能不能拿此鸟来比喻。可是我在这些年的行走中,懂得了一些书本以外的道理和前人对世事的感悟。
也许我的思想对于某些人似鸡肋,但是我觉得还是可以造福、帮助一些人,于是我决定踏入仕途。
我是在玄宗先天年间考中进士,不久就做了荥阳主簿。我恪尽职守、兢兢业业,于是,参加了朝廷里的《群书四部录》的编校工作。
年轻的时候,游历天下,福至心灵。进入官场后又算得上顺风顺水。但是,福祸相依,收到父亲家书,姥爷因病驾鹤归去。
得知消息我心如刀割,回信安慰父亲,一定照料好母亲的身体。并且告知父亲,我在外游历多年,如今在朝廷里做了文官,但是心境不佳,想回到家中好好沉淀一番,在出来为民请命,顺便回家为我逝去的姥爷守孝。
父亲回信,只是简单十六个字:安心在外,莫问归期。私自归还,父子情断。
事隔多年,我又一次不理解父亲的做法,我不明白父亲为何这般心狠。我不能陪伴着姥爷走完他的最后一程,不能看到姥爷走时的最后一面,已经是天大的不孝。如今我回家守孝都不准许,这到底是何原由?看来当年父亲的朋友说的对,他不是酒精中了毒,就是中了邪。
心急如焚又不敢忤逆父亲的我,不知该如何是好。冥思苦想之下,便把疑问和想法写成信,托好朋友悄悄的送给我的母亲,并且千叮咛万嘱咐,一定不能让我父亲知道。
母亲回信说:既“私自”归来,方断父子情,吾儿学识渊博,何不官做洛阳?这般如此,“私自归来”可破,归期又自在吾儿手中,何须在问?
母亲的话让我茅塞顿开。
想我王湾,离家数十载从未归家。如今姥爷的故去,却是唤起了我无限的思念之情,思念我的亲人,思念我儿时的玩伴,思念我的家乡……
我怀着悲伤的心情,上书朝廷,申请调动。恰逢朝中,有一位知己张说,时任宰相。于是在他帮助下,决定把手中编校书的工作完成后,就去洛阳做洛阳尉。
我为了收集一些工作方面的相关资料,就去了江苏省的镇江市。 准备回去时,张说派人来通知我,把资料转交带回,而我可以直接奔赴洛阳任职。
送我的船,已经停泊在北固山下等我了。不知是否有近乡情怯的感觉便做诗一首: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船家告诉我说,今日天气很好,风平浪静,上涨的春潮几乎和岸持平了,不仔细看还以为江面变宽了。
我就乘坐这扁舟,孤单的航行了很久,可能是因为晕船,我整个人都是浑浑噩噩的,几乎有点神志不清。
我竟然都分不清现在是白天还是黑夜,说是黑夜又觉得远方水天相接处的地方,有一个露出头顶的太阳。
我控制不住自己的胡思乱想,春天是四季之首,也是新的一年的标志。现在迎面吹拂着暖融融的风,更是让我忘记了,现在是新的一年还是旧的一年。我深知我心有魔障,可是我又怎么会在乎呢?
我归家急切,所以忘记了把此事提前通知父母。但是现在我身处江中,又该怎么把信寄给父母呢?唉…天上的飞雁,你能帮我把信带回家中么?
直到很多年后,父亲也不在人世,母亲才告诉了我关于父亲的故事:其实父亲是一个没有故乡的人,父亲的乡愁也无处可寄。父亲不知道自己是如何活到有自我意识的,自从父亲记事以来,就是每天都靠着村里的百家饭度日。
为了报恩,父亲天天帮助村里的任何人做任何事,因为在父亲的眼里,村子里的所有人都是他的亲人。
父亲十岁那年,村里人告诉他,其实父亲是一个弃婴。是村里唯一一个进京赶考的书生,在一座破庙里发现他的。书生仁慈,不忍心看到小小的生命就此陨落,于是就抱着父亲返回了村子。村里人劝书生,快赶路返京参加考试,孩子有他们照顾不会有事。后来书生一去不复返,有传闻说,书生为了节约时间,误上贼船,丢了性命。
村里人商量,既然答应书生照顾好孩子,那就说到做到。可是,有些村民认为,如果不是这个孩子,书生不仅不会丢了性命反而可能高中状元,是这个孩子害了书生,是这个孩子用书生的命换了自己的命,
于是在我父亲十岁那年,村里人就让路过的商队把父亲带走了。
春去秋来,一年又一年,漂泊多年的父亲早已经忘记自己家在何方。后来跟随商队,行至洛阳城边,无意救下了一位险些被强盗杀害的书生后。
过了没多久,父亲便卖了所有家当,就地居于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