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朋友见面流行问:
“你买房了吗?”
“你买车了吗?”
“你升职加薪了吗?”
这两年,都变成这样了:
“你在哪些方面又成长了?”
“你又学了什么新知识?”
“你做什么投资?”
虽然我们比以前更关注学习和成长了,每天不学点什么就觉得焦虑。但是,我想问的是:“你真的知道学习和成长的正确姿势吗?”
这也是我一直追问自己的问题。我总结了几点要注意的问题,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学习到底学什么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付费知识的风暴正向我们席卷而来。在“得到”、“一块听听”上面有五花八门的课程、专栏和书籍。在盲目地投入自己的金钱和时间之前,我们一定要想明白最值得学的是什么。
- 区分信息和知识,如下定义来自成甲老师的《好好学习》。
只有那些能够改变你行动或者认知的信息才是知识,否则它只是信息。
- 临界知识(来自《好好学习》)或跨学科攻击的能力(来自《穷查理宝典》) VS 仅解决具体场景下问题的知识
临界知识
通过学习和掌握少数重要但是影响广泛的规律,并以此建立的认知,应用在各个领域中,就能形成自己的跨界竞争优势。而这些能够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的重要基本规律,被称为临界知识。
跨学科的攻击
跨学科的攻击,不是说这个问题应该由哪个专业领域的知识来解决,而是所有能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和规律,都应当拿来运用,不一定局限在某一个专业领域。
获取途径
(1)“硬”学科:比如物理、数学等。
(2)“软”学科:比如心理学、社会学等。
临界知识和跨学科攻击的能力是在“道”的层面,而仅解决具体场景下问题的知识是在“术”的层面。只学习术,就会感觉越学越累;而掌握了道,会越来越轻松。
- 因此,我们更应该学的是普遍规律,也就是临界知识,提升跨学科攻击的能力,并最终形成自己的经验和原则(算法)。
要注意知识“不适用”的领域
这一点一直是我的盲区。我们不仅要关注某个知识适用的领域,尤其要注意不适用的领域。
比如:著名的一万小时天才定律,只有在刻意练习的前提下才有用。因此,即使练习某个技能的时间超过了一万小时,但不是刻意练习,进步也不会很大。
另一个例子是关于金融学里的“随机漫步假说”(Random walk hypothesis):
这个假说认为,股票市场的价格,是随机漫步模式,因此它是无法被预测的。
李笑来老师认为:
我觉得随机漫步假说之所以有争议,其实关键点在于预测的时间期限。如果我做如下的描述,争议很可能几乎没有:
- 短期价格预测是不可能的;
- 长期价格预测是很可能的;
- 预测时间期限越长,预测难度越低……
对于短期价格预测,随机漫步,应该干脆是“理论”而不是“假说”,预测下一分钟,或者下一小时,甚至第二天的价格,本质上来看,无论用什么样的理论和工具,最终的结果不会优于“抛硬币撞大运”的结果。
因此,可以看出“随机漫步假说”不适用于长期价格预测,只适用于短期价格预测。
配置
你可能会觉得疑惑:配置是常常出现在投资中的概念,在学习领域也适用吗?我的答案是:是的,在学习中同样适用。如何解释呢?
精读(只字不差地阅读)与泛读
在李笑来老师的专栏中,“只字不差的阅读能力”反复被强调。我也的确尝到了只字不差阅读的甜头。比如:加入某微信群或知识星球时,会反复地读群公告,让我少犯了很多低级错误,少问了很多低级问题。
一本好书,一个好课程,读一遍或听一遍确实是不够的。当我反复读一本书,反复听一个课程,都会发现上一次没有发现的重要知识点。这感觉就像突然捡到了宝贝似得,令人欣喜若狂。
但只精读,而没有泛读也是不行的。如果接收到的每条信息都只字不差地阅读,我们也没有那么多时间。
所以,我们要做好精读内容和泛读内容的配置。通过精读,主要获得知识;而通过泛读,主要获得信息。比如:精读一本书,泛读一些优秀的微信文章。名师付费课程与普通人的付费内容
名师的付费课程自然带着某种光环。得到上的每个名师专栏都非常诱人。但除了订阅名师课程外,为什么还要订阅普通人的付费内容呢?
因为,这些普通人离我们更近些。他们的困惑或许也是我们的困惑,他们的践行对我们或许更有指导意义,他们能做到的事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启发和鼓舞。也许这就是传说中的同辈压力(Peer pressure)。
所以,关于配置方面,我的做法是:精读与泛读、名师付费课程与普通人的付费内容相互结合。至于配置的比例,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了。
反思
复盘和反思在成长中是不可或缺的。可是,我们到底应该反思的是什么?
我的反思只是浅层次的反思:自己做了什么事,情绪如何等等。
而成甲老师告诉我们,反思应该是更深层次的。
总结不是反思。反思是对产生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反思的实质是对假设进行校正。比如,反复思考研究当初做这个决策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是这样,当初的假设正确吗?
记录
记录也是我们常用的手段。我的记录经常是流水账。(此处根据胡飞战友的建议修改。强调一下记流水账是错误的方式。)但其实最应该记录的不是自己的情绪。因为只记录情绪并不能让我们在未来复盘时客观地去分析。
而是要像旁观者一样客观地记录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和其他相关的关系。
努力成长,舍不得休息
意识到时间的宝贵后,我却忽略了同样很重要的事情:休息。
成长都没时间了,哪还有时间去休息呢?
除了整天苦哈哈地学习、成长外,看似我没什么娱乐活动(很少看电影、电视)。但实际上,只要一有空,我就拿起手机看微信信息、新闻等。这种看似消极的休息,倒不如主动、积极地休息。
在艾力老师的课程中,我认识到了主动休息的重要性。他在给自己制定每周工作计划时,会优先留出休息的时间。比如:看电影、玩游戏的时间。尽量减少刷朋友圈、自己给自己点赞的时间。
开始注重休息后,周末我都会留出时间和家人出门徒步。或者安排一家人一起去看电影等。主动休息给我带来了更大的幸福感和更高的效率。
最后,我总结的这几点还需要在践行中不断修改完善,需要大家更多的反馈。要提醒的是:这几点是基于我自己的价值观提出的。每个人都可以基于自己的价值观提出更适合自己的注意事项。让我们都尽早以正确的姿势成长,少走些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