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租住过的城中村都是独家小院。院子很窄,只有一条过道那么宽,一边是一栋矮楼,另一边有个单独的小房间。小房间的租客是一位独身老人,以拾荒为生。
小房间没有窗户,所以老人在家的时候,门常常敞开着。房间里整齐地摆放着老人拾荒捡回来的物品,由于没有柜子,老人的衣服整齐地堆叠在床上。一张原本就不大的床被物品占去一半,剩下一半位置供老人休息。
床旁边简易地搭了一个小台子,台子上面放着锅碗瓢盆。炒菜用的食材好多都是从菜市场捡回来的。到院子里停车的时候,我几次遇到老人正在做饭,听到了炒菜的声音却没有闻到菜香。
早晨老人会早早出门去拾荒,捡回来一大堆废品堆放在院子里进行分类,然后拉去废品回收站。晚上,老人独自在家做饭、休息。
老人回收过很多旧电器,自己却没有享受过任何电器带来的便利。没有电视可消遣,衣服一年四季全靠手洗。
街道的喧闹和他无关,只有狭小的房间和昏暗的灯光相伴。
02
我有一双鞋开胶了,丢了觉得可惜,就想着找个修鞋的修一下。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一双鞋往往没穿几次就被淘汰了,需要修鞋的人不多。街上修鞋的摊位也很少。
为了修鞋,我特意绕了几条街,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找到一个修鞋的小店。那是一个冬天的傍晚,我推开贴着修鞋两个字的玻璃门挤进去,赶紧关上了门。北方冬天的气温能在一个开门的瞬间就把房间里的气温降低几度。
又是一个狭窄的空间,城市里真的是寸土寸金啊!房间里摆放了一张高低床,下铺是老人修鞋用的工具和一些生活用品,上铺是被褥。老人坐在小板凳上,戴着老花眼镜,一针一线地缝合着手中的鞋,脚边摆放着一个电热扇和两小堆旧鞋。一堆是修好了客人还没来取,另一堆还在等待维修。
老人接过我的鞋,把边沿都检查了一遍,然后用娴熟的动作帮我粘好放在一边,过了一会,又检查了一遍。修好后,我问多少钱,老人说5块。我把钱递给老人走出店里。
也不知道几年后,会不会还有像修鞋老人这样手艺娴熟的人存在。
03
搬了新家后,我一周买一次水果。这是第二次来这位老人的水果摊买水果了。
我喜欢吃口感绵绵的苹果,上次买完菜在回家的路上刚好看见路边的水果摊摆放了好多颜色深红的苹果。我一摸,确实是想吃的那种。摊主是一位老人,穿着厚厚的外套,带着帽子,蜷缩着坐在凳子上。我买了四斤,正好十元钱,心满意足地提着水果回家了。
再次买苹果,我又想到了那位老人。如果有老人家在卖东西,我总是倾向于去他那里买。总觉得老人特别不容易,本该安享晚年的年纪却还在为生活劳碌。
这次来到老人的摊位前,我不只买了苹果,还买了香蕉、桔子。老人称过后,一边往袋子里加水果,一边和我说:称是平的,再给你放点。
那一刻,我心生暖意。老人多放桔子的举动,隐藏着一份心意。我想我以后再也不需要考虑去哪买水果了。
04
昨天看了个视频,视频播放的画面是老人正在弯腰捡垃圾,语音是老人的独白。老人说:我今年62了,有一个女儿出嫁了,老伴四川的,生下女儿没多久就跑了,到现在22年了。跟了女儿几天,公公婆婆闹脾气了,女儿说我管不了你了,没办法了。(说到这里,老人脸上泛起一丝无奈的笑)我说我出去打工去,你们别吵架了。老人正在热菜,记者问:这是从饭店带回来的?老人说:嗯,剩菜。出来打工,年纪大了,打不了工,就到这程度了,没办法。
老人住在荒地搭建的简易棚子里,附近的居民叫他,老人都不理。老人说不想麻烦别人。记者问到女儿时,老人说:女儿很穷,也做不了主,她也是没办法。天下父母都一样,女儿过得好我就高兴。
看到这里,我的眼泪滴落在屏幕上。没有父母养不起子女的,即便是贫穷,父母也会饿着肚子让子女吃饱。子女养大了,却养不起老人了,让老人独自流浪在外地。老人过着食不果腹的日子,却依然挂念着他的女儿。
他的女儿怎么能相信62岁的老人可以打工养活自己呢?不知道他的女儿看到老人的生活现状会有什么感受。
05
愿天下的子女都能孝敬自己的父母,你说生活艰难,父母养你20多年又谈何容易?
愿天下的父母在饱经风霜之后,都能够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