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瓜果飘香、秋高气爽、最适合游历的九月里,牵了爱人的手,和他的同事们一行九人,一起踏上了南行之旅。
从包头飞到上海,再转苏州,车程已是很短,虽只停留了短短一天,但却感受到一种江南人真正惬意的生活方式。姑苏人实在,也会过日子,当然这里所说的会过,不是指他们不懂得享受,更不是说他们花钱没有节制。他们的生活节奏看起来没有上海人紧张,一样的工作学习吃饭睡觉,但是骨子里散发着一种无可名状的淡定与从容,笃悠悠地,着实令人心醉。
藕园,是下榻后第一个观赏的南派私家园林,号称苏州四大园林之一。之前我孤陋寡闻,对藕园一无所知,去藕园,纯粹是旅游团的安排使然,坐车沿着曲折小巷,到了一处僻静的府第庭园,门前盈盈一水,门内百年春秋,被一道围墙分隔。
大门肃穆素朴,毫不张扬,然而进了大门,绕过门隐,眼前景致别有洞天,让人恍若隔世。疏密有致的建筑布局,玲珑精巧的山石池塘,古朴俊逸的亭台楼阁,那些含蓄的题名和对联,无一不散发着秀雅恬淡的文人气息。尤感意外的是此一行让我们知晓了“藕园”的来意,“藕园住佳偶,城曲筑诗城”,夫妻同耕故为耦也,后演化为藕。退“官”归隐,“渔樵耕读”,琴瑟和鸣,诗画相伴,这满园盈溢的温馨情调,诱发了多少情意中人浪漫的遐想!其间的黄石假山作为全园主题,堆叠自然、落脚适当、陡峭峻拨、气象非凡,实为苏州园林中较为成功的杰作。园内重楼贯通,山水间生,穿行其间,已然不知身在何处。更有一处赋诗作画的“还砚斋”和听苏州评弹的楼堂,印象颇为深刻。
沉浸在园林清雅隐逸的氛围中,不禁回想到大门的静默与拙朴,由此读出了主人含蓄中的深邃,那种深藏不露的淡雅有致与华贵。
不记得是如何随了众人一起穿过狭窄的巷子,转到水埠的,从小小的后门出来,似乎回到了现实的世界,门外是河道,埠口排了长长的队伍,河道一侧满是等着坐船的游客,街侧的铺面里,陈列了满满的民俗工艺品,各个小巧玲珑、古朴盎然。我在等船的间隙里,抽空草草将各个店铺挨个看了一遍。浏览间船已停稳,难解万般留恋,匆匆随爱人上了船。摇船的是位裹着青花头巾、身着斜襟碎花衣的中年农妇,待我们排队登上小船坐稳,便动作麻利地摇橹起杆,小船晃晃悠悠驶向出口,这便是游历姑苏所乘的有名的摇橹船了。想来这可能是为了分流游客,使园子在人满为患的境况下仍然不致于太过于拥挤。以这样的方式离开藕园,总会让人心有不舍,但幂幂中却又相信:它日定会再来造访,感觉它就像一个故人,有许许多多的故事,在等待着我们再次来聆听。
来苏州的第二站,是定园,这是一个临时增设的观赏项目,原因是原定要去的周庄,尚未到入园时间。
定园的感觉,和藕园别有不同,感觉一入园子,周遭是青翠有加,宁静悠然。如意河边的百年垂柳,拂地临水、婆娑起舞,如烟似幕地飘拂迷朦着,掩映着岸边水上的景物,使之藏露隐现,诗意无穷。
明朝的开国重臣刘伯温独具慧眼,就围绕着小巧玲珑的如意河修建了私宅。为远避政敌,退隐后曾在此定居,故称之为定园。
园外是山,山是不变的翡翠,园内有水,水为千年的怡梦。入水则舟一叶,上岸有亭一朵。轻巧的摇橹小船载着游人在如意河上自在飘荡,渐行渐远,真正让游人体味一湾一胜景,一桥一长亭的十足韵味。沿岸有许多小巧的亭阁,花木扶疏中似乎都影影绰绰地摇曳在水中。
六条各具特色的长廊环绕着如意河,弥漫着浓郁的书香人文气息:诗碑廊的墨魂;工艺廊的苏绣;花饯廊的根雕,节令廊的民俗, 信风廊的花讯,茶花廊的茶香……都在向我们展示着苏州的吴文化、 茶文化和水文化。半亭就座落在这样一个空灵的场所。 这座亭子,看上去只有一半,因而称它为“半亭”,由于“半亭”内立有康熙御碑,又叫做“御碑亭”。亭内的御碑是康熙四十九年由康熙帝赐给陈明智的一首御制诗,意在表彰陈明智在当地兴建“普济堂”救济老弱病残乡民的事迹。康熙的御诗:“闻得吴中好民风,鳏寡孤独得蔽容。浮屠未必修七级,瓦堂十楹堪与同”。这里皇帝引用佛教中“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典故来比喻陈明智的善举,足以说明康熙对陈明智的评价是相当高的。
“普济堂” 前有块顽石,由于其旁遍植梅树,人们便把它叫做“香岩”,清康熙帝在赐“普济堂”御匾上所题“香岩普济”就提到了它。“香岩”因此而名声大振。后来康熙帝的孙子乾隆帝下江南时,在“香岩”的侧面题了宋人林逋的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来赞赏梅花。由于这块石头和梅花曾受到两位皇帝的注视,因此当游客们走过这里,都喜欢摸摸这块石头,想沾点皇家福气,久而久之,石头被磨去了棱角,光可鉴人。
每一个景点都有着诗情画意的名字,半亭香岩如意廊即是景点也是典故,这是我步出定园后脑子里浮现的字句。
据说,来苏州后游览寒山寺是必不可少的项目,我们也莫能例外,走进枫桥景地,在显著位置处欣赏精美的石刻古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首名扬千古早已熟读于心的《枫桥夜泊》,身临其境后让我们真切地感同身受:当年张继进京赶考落第后途经此地时的落寞心情,不由得思绪万千。
古城苏州是著名的江南水乡,河道多,桥多,城内水巷交错,街衢纵横。晚唐诗人杜荀鹤有诗云:“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故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街上店铺、住家鳞次栉比,这里的房屋多为前门沿街,后门临河,有的还建成特殊的街楼,真是朱栏层楼,柳絮笙歌。
姑苏之行,如蜡封的陈酿,被渐渐打开,醇厚依然,浓香扑鼻而来,我是滴酒不沾的,怕是熏了这经年的酒香,沉醉不知归路。和爱人一起在姑苏——这个被白居易称为“世间乐土”的地方流连的短暂时光,那些曲径幽巷、亭榭楼台,终会被未来的回忆刺绣成一幅双面苏绣,将历久清晰如新,使人魂牵梦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