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始阅读前,看了看写作群里的分享,欣喜地发现我昨天的读书打卡作业被评为最佳。小小的嘉许,对我是小小的鼓励!感谢领读老师和小伙伴们。
【昵称】绽放
【阅读书籍】《清醒思考的艺术》
【阅读内容】4、从众心理;5、纠缠于沉没成本;6、互惠偏误(书13-23页)
【阅读主题】 放下沉没成本,做出理性决定。
三个问题:
1.为什么很多人会纠缠于沉没成本?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如何改变?
沉没成本是指人们放弃一项正在进行的事情,比如一段关系,一项投资,一次创业等等,已经投入的金钱、时间、情感、精力等,都仿佛打了水漂,视为损失。
很多人纠缠于沉没成本,并不是看不到继续损失只会加剧,而是不愿意直面立刻终止带给自己的挫败感、否定感和伤痛感。
人类倾向于坚韧,执着,不轻易放弃,当这些作为美德被颂扬时,反其道就会产生冲突,人们害怕矛盾,宁可做鸵鸟,躲在惯性里继续。这使得人们沉溺于过去已经做了什么,而不是理性评估现在的形势及对未来做出评估。
我自己在人际交往上、工作上、消费上,都出现过沉溺于沉没成本,明明意识到这样的方式并非我真正想要的,甚至有悖自己的价值观,对自己的生命成长也没什么建造,但就是没有力量痛下决心、当机立断,让事情戛然而止。
事后反思,今后怎么避免这样的事情再发生?首先,有自己确定而稳定的价值观,凡事有所为有所不为,适合别人的未必适合自己;其次,了解自己真正的需要,哪些是必需,哪些是需要,哪些是欲望满足,必需的不犹豫,需要的可减少,满足欲望的要控制;最后,要分清楚哪些是自己可掌控的,哪些是改变不了的,对改变不了的过去选择接纳和放下,对当下自己能改变的做出努力。
2. 一个人路过一个超市,看见很多人在疯狂抢购商品,于是也忍不住进去购买了一堆家里实际上并不需要的东西,这是什么心理?如果纠正?
这种一窝蜂哄抢某种商品的现象不难看到,非典时候,大家抢购食盐,有的人家到现在还没吃完。前几天,一则尚未定论的研究披露“双黄连”可能对对抗新型冠状病毒有效,一夜之间全国药店告罄。这是明显的从众心理,俗称“一窝蜂”。
从众,是人类的一种生存策略,跟着大家走,有安全感。但也因此,影响了人的理性思考。比如一个家庭,一年吃多少盐是能估计出了,即便限购,也不必囤够好几年吃的。
如何纠正?从众心理并非没有好处,比如跟着人流走找体育馆就很灵。在投资、消费、报学习班、度假出行等等方面,要想不从众,还是回到根本点:问问自己,这些我需要吗?我承担得起吗?这么做后的结果是我想要的吗?
3.当有人给予你恩惠之后,向你提出了你难以实现的要求,你如何应对?
这种情况遇到过,有点儿被控制的感觉。起初以为对方是在乎交我这个朋友,我特别以诚相待,后来发现对方有非常高的期待,多次做出入侵我界限的事情。
现在的我比较慎重接受他人恩惠,我既不想占便宜,也不想陷入没完没了的人情债中,更不愿在人际交往中掺杂过多利益因素。
我清楚自己的界限,必要时明确告诉对方,哪些可做,哪些做不了,不做草率的承诺。另外,自己给出去是甘心乐意的,不是为了面子,不期待回报的付出,让自己不陷入互惠的恶循环。
【原文几个金句】
越多的人认为一个想法正确,这个想法就更加正确——这当然是荒谬的。
就算有数百万人声称某件蠢事是对的,这件蠢事也不会因此成为聪明之举。
每个决定,不管是私人的还是业务上的,始终是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做出的。我们的设想,有可能兑现,也有可能落空。
理性的决定意味着忽视已经投入的成本。你已经投资了什么并不重要,唯一重要的是现在的形势以及你对未来的评估。
互惠也有可恶的一面:报复。紧接着报复的是反报复,然后你就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中。
【今日阅读感悟与收获】
在任何一刻,我们都可以做出选择;改变,随时都可以发生。熟悉的做法未必就是正确的,清醒的思考非常重要。
今天的三个思维误区,我最有感触的是沉没成本,2020年已经过去一个半月了,过去几周每天精力不聚焦,曾经为这七周没有得到预期的成效沮丧。但,现在,从第四本书开始,我调整安排,把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不再各是各的,从阅读中找写作灵感,从书籍中积累写作素材,短短两天,已经有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