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周老师在《这样读书就对了》这本书里表达“读书为什么这么难?”这一章节中,提出了问题一“没时间、没精力”时,引用了一个“生存余力理论模型”,这个理论对我有醍醐灌顶的作用。
针对这个理论我反复了解它的概念和原理,并做了切身体会的2点思考。
一、生存余力理论模型
1963年,密歇根大学的成人教育学教授霍华德麦克拉斯基提出了生存余力理论模型,基本观点是一个人总是在他需要的精力与可提供的精力之间寻求平衡。那些消耗个体精力的事情叫做生存负载,而处理这些负载需要生存力量,无论是生存负债还是生存力量,都由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构成。
关于生存负债,外部负债主要指的是工作,包括职场工作和没有幸福的家庭工作;内部负债主要来自个体不断发展的生活期望:想买房,想换车,想升职,想40岁之前实现财务自由。
生存力量,外部的力量源自家庭背景,人脉资源,经济能力;内部的力量就是个人的能力和经验。
生存力量除以生存负载,就是麦克拉斯基强调的生存余力。
生存余力理论指出:一个人要从事学习活动,必须拥有一些生存余力。
职场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快,对职场人的要求(适应新变化,掌握新技能,解决新问题)越来越高,留给职场人学习的时间和精力却越来越少。
二、我的思考:
1、关于内部负债
对于这个理论模型,我恍然大悟,我们经常从财务的角度说资产或者负债,都是针对有形物品来规划、肃清,直到拥有的物品都成为一项正收益的资产。实际上生存负债也包含了内部负债,即不断发展的生活期望,也就是我们逐渐变强烈的欲望。
我经常跟我的孩子们说一句话,遇到困难的时候要想办法自己解决,解决不了的时候可以适当的求助于别人,实在解决不了的时候那么就请改变自己的欲望。
平时我们说的调整自己的心态也是一样的道理,为了降低我们的内部负债,我们可以采取更加乐观积极的心态,凡事往开了想,虽然这很难,但可以尽力去尝试达到逐步降低我们的生存负债的目的。
比如我有房了我还想换个更大的房子;现在工作职位已经是中层经理级了,我还想努力去升职成为总监;我银行账户上的存款还没有达到我理想的金额;我削尖脑袋都想给孩子们更好的教育等等;这些都是我的内部负债。如何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正确定位这些目标,不断给自己减负是在认识到内部负债之后我需要重点关注的课题。
2、关于生存余力
这个理论表示要从事学习活动,必须拥有一些生存余力。比如一些公司采取996的工作时间模式,通勤时间是早上9点干到晚上9点,一周六天班,那么这样的员工,他们除去上下班来往和吃饭睡觉的时间,几乎是没有时间用于个人休闲和学习充电内容的,那么就可以说他们的生存余力极低。
比如我虽然在公司获得的薪资收入无法达到市场水平薪资的中高水平位置,但我所获得的压倒性优势是工作时间少,例如双休/法定假日/年假,工作日不超过8小时,且考勤相对自由,如有特殊情况在处理完工作内容后,完全可以不扣考勤去办私事等。
这在我的孩子们还小的时候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孩子们需要体检或者生病等而导致的缺勤的次数绝不会少。且工作时间内的工作任务量饱和度较低,还可以腾出时间用于专修相关专业时间,比如我就会给自己至少2小时,用于通览HR相关网文,了解行业信息等等。
这样按照单位时间来折算的话,我的小时工资可能会远超市场上绝大部分同行。那么这也可以说我的生存余力非常富足。我可以在不繁忙的时段安排自己的学习,休息时间也可以高效的陪伴家人等。
经过这么一轮分析,我目前的工作其实含金量非常高,我需要客观认识到这一点,调整好心态,利用好这富足的时间来给自己的成长助力。
—END—
我是礼赞,每日更文,分享的主题有我的读书观影学习心得/职场工作经验/感恩日记/育儿经验/心路历程/周复盘等等,努力上进想遇见更美好的自己。
喜欢我,欢迎加我微信:spring114,请注明在哪关注的,如写“简书”,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