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聊一下,最近看了一本关于生命科学,好像也没有数据研究的的教科书,书名就叫生命之书,很明显,从名字里面就不难看出这是一本人生指南书,全书四百多页,最印象印象深刻的就是他说我们可能是二手人类,当然这也是我真的很爱的一句翻译,确实我可能真的是二手人类。
我用了9小时看了一本对精神洗涤的书,但是很明显我在写下这篇观后感的时候,我被洗涤的可能也没那么深刻,可能我的对于事物认识境界也没有那么深,浅知拙见。
文中我很喜欢的单句,我也在标注,在我看来,它所传达是想让大家更多的去了解自己,二手人类是说,我们看过太多的书籍,结论,方法论,我们被所谓的以往的经验所固有化,看过就会习以为常的认为我怎么怎么样了,从此我们可能将面临固执偏执,恐惧,甚至是某个深渊,我们越在意很多东西的时候,往往越不会有好下场,当然这个观点,我在其他的地方也有所见到,我不把这本书所推崇的每一观点都加以落实,因为按书上所说,那这本书变成了我新的信仰,让我深陷其中,也是错误的。
简单来说,我这样是不对的,但我纠结于这个不对也是不对的,对于这样突然想到假如我仅有几天的生命,简单的归结一下,可以理解为我以后的每一天都可以把它当作是我最后一天的生命了,这样听起来就足够弥足珍贵,不是吗?
做一个什么都不是人,便是解脱的开端,这个观点我喜欢,可以继承,对于现在来说,贪念物欲确实影响大众也太影响我了,或许可以多多尝试让自己脱离这种环境,不想我一定要怎么么样,我要成为怎样的人,对我们影响颇深的成就欲,确实有够抓马,无论什么时候都是放轻松的,把我的每一天都当作是体验,或许这样我生活会有更多的鲜活和生命力。
年纪的增长,我确实很容易有崇拜心,羡慕嫉妒的情况时有出现,我好像每天都在各种的社交媒体上获取,怎样我才能能成为和谁谁谁一样的人,我们固有成见的以为什么样子就是好的,如果我像谁一样就好了,但实际是无论你用了什么的方法论,怎样1比1还原谁的做法,可能成功,但那都不是你自己,那样再伟大的成功也是复制品,我们应该用更多的时间去了解自己,杜绝复制品。
我们的每一天,都是一次体验,或好或坏,过了今天的明天或是今天前的昨天,那都不叫今天。
想放弃的念头:
1.我一定可以成为怎样的人
2.别人对我怎么样就是报复我
3.过度依赖另一伴和拥有极强的控制欲
4.放弃以上让自己放弃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