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给家里打电话,是母亲接的。母亲一如既往的唠家常,“汇报”着家里甚至村里的大事小节,母亲说邻居某某去世了,父亲很伤心,然后是一阵叹气惋惜,最后母亲说家里很好,不用担心,没事就挂了吧。
电话挂了,想起这位邻居,心里很不是味。论辈分我喊他爷爷,他为人老实,在村里口碑很好,今年不过六十三岁。他年轻时和我父亲一起放了好多年的猪,我父亲是在我八岁刚上一年级那年开始放猪的,一直到我初中毕业,放了八九年猪。这期间他们一起放猪,两家经常合群一起放,有时放假了我跟他的两个儿子一起放猪。其实以前两家没什么深交,正是那些年接触多了,我父亲跟他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后来不放猪了,交情也是一直很好。
他的两个儿子比我大不几岁,也都混得不错,对父母挺孝顺,家境也都不错。大儿子是某国企的项目部经理,他这两年一直在大儿子所管的工地上干点轻快的活,记得前年年底跟父亲聊天时,还说再干一年就不出去了,在家哄哄孙子,享享清福,没想到年底就查出肺癌晚期,今年过年都是在医院里过得,三个来月的功夫人就没了。这种残酷真的让人难以接受,尤其是到了该享福的年纪,且有条件享福时,人却急匆匆的走了,怎么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我想起了央视关于孝敬父母的两个公益广告,一个是多年前季羡林季老做的,“孝敬父母,传统美德”,“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一种难以名状的遗憾。另一个是别让等待成为遗憾,一个孩子对奶奶说“等我长大了就让您享福”。这都是很现实的事,我们经常说儿女成家就算是完成任务了,少干点活,别种地了……可是现实真的那么简单么。父亲说,那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人活着能干就得干,落到谁身上谁知道,庄户人的日子就是这样。
想到人会老去,某天会离开这个世界,我总是一阵心酸。我的父亲今年已经五十四岁了,腿脚还不好,但是一直还在种着地,母亲五十五了也整天里里外外的忙碌着。说句不好听却又很现实的话,万一我的父母哪天突然有个紧急情况,我该怎么办?我有钱去解决问题么,我能不能像个男人一样撑起一片天,扛起这个家的重担?我真的很心虚。
我时常在想,我也三十多了,上有老下有小,每个月三四千块钱,连养家糊口都困难,加上每个月的房贷,有时还得父母支援。我怎么这么没本事,要是我能多挣点,条件允许了,能养活父母,把父母接到城里,那他们哪还用受庄户地里的罪么?每当想到这些,我除了自责更多的是一种时不我待的压力,挣钱的紧迫感和面对现实的无奈。不是说等我们有钱了再孝顺父母,也不是说有钱的就是孝顺父母的,但是我们不能否认的一点是 同样的孝心下,如果经济实力允许,我们的孝顺会更有价值,更实际实用。虽然当孝心扯上金钱后就有点俗套,但是当生活的压力让我们连孝顺一下父母,多陪陪他们都变得奢侈时,我们怎么能不寒心。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自己还是个孩子,跟小时候一样没长大,觉得父母也没变,还是当年模样。经常碰见跟父母年纪相仿的人,看他们那么苍老,我总会觉得同样的年纪,看我的父母多么的年轻。可是某天我突然发现,原来我的父母跟他们一样,也不年轻了,只是我们习惯了他们的容貌,也忽视了他们的老去。
当皱纹爬上父亲的脸庞,银霜染白了母亲的鬓角,我们怎么能不快快长大。每天回家能有人听你喊声“爸爸”“妈妈”,那是多么幸福的事。好好工作,及时行孝,别让金钱成了孝敬父母的拦路虎,别让等待成为遗憾。
宗瑶 2016-4-19(农历三月十三)晚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