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对于我们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上半年在深买了第二套商品房,下半年装修第一套房,十一如愿进住。
这样说不是炫富炫速,而是反观人生诸多连贯行为背后折射出的心理活动,外部现象是内部选择的反应,行为的背后必有思想的蔓延、选择的争夺。
买还是不买,做还是不做,上半年做还是下半年做,这个月做还是下个月做,今天做还是明天做,即刻做还是犹豫会儿再做。
当今互联网时代,快速做选择成了人们优秀的一个品质。不过,有时候速度太快不一定是好事。除了选择做与不做,还有第三个选择,就是等待,等待或许可以看成是一种妥协的决策。
与尚品宅配安装师傅聊天,聊到他的工资待遇,他略带满意的口气说:月薪八九千吧,来深3年,底薪是2500元,剩下的全靠提成。他继续道:“没上大学,工作不好找,都说深圳机会多,我毕业就来了。只要肯干,总有活做,之所以选择尚品宅配,上市公司,福利不错,选择做销售吧要出差,我不喜欢出差。”说完,小伙扬起嘴角,帅气的拧紧一颗螺丝钉。
这让我想起了我的妹夫,当兵回来后开车6年,全国各地跑车,父母、老婆都希望他能安顿下来,老婆孩子都能够在一起。那一年他也选择来深圳闯荡一下,可是找了几份工作,不是待遇看不上就是内容不匹配,匆匆忙忙的又离开了。他最终没有被深圳选上,或者说他内心深处也并没有选择深圳,铁定要在深圳的决心,选择的决心也决定最终的结果。
小姨在工厂里很多年,供儿子考上了大学,在家休整了2年,亲戚介绍她去家政公司做月嫂,考证拿等级,说以后儿子毕业后肯定留在大城市,儿媳妇坐月子照顾的更精心,又拥有一项技能,只要细心也不累,可她最终选择了去工厂。年龄越大,人的思维模式越固化,惧怕的东西也越多,面对陌生的领域越难说服自己靠近。
我自己这10年就是不断选择的跃迁。动物科学毕业,顺理成章的进入专业对口龙头企业:六和。从一名化验员到品管员,整天的工作就是躲在化验室里测量蛋白、脂肪、钙、磷,要么就是穿着肥大的工作服,站在玉米投料口,任灰尘谷屑肆意侵没我的眼睛、皮肤、头发及全身。
送玉米的跟我开玩笑说:妮子还没有对象吧!赶明个给你介绍一个,就在这生娃落户了。我一副生无可恋的表情。
在那与世隔绝的地方,唯一与外部联系的就是手机和电脑,后来男朋友带我出了那间满是“化学药物味道的小屋”
现在还记得当决定离开时,没有半点犹豫,老妈听后如晴天霹雳:这么好的工作,包吃包住,一个月好几千,说离开就离开了。麻麻知道时,我已经递交了辞职,一周后就飞到了深圳。
至今也从来没有后悔过当初的选择,很庆幸自己没有高人的指点,却那么透彻的要想离开。也感谢那段岁月,磨练了自己的耐心和勤奋,以后每每遇到难题,总会暗示自己:曾经经历了那么艰苦的环境,做了那么多同龄人不愿意做的活,这些苦难算什么哩!至少衣着是光鲜的,内心是火热的,对未来充满憧憬的。
人生的选择很多,至关重要的选择也就那么几个,如果你也正处在选择踌躇中,雷·达里奥在新书《原则》里提到了一条原则:“一方面,获得更多信息能得到多大的边际收益,另一方面,推迟选择需要付出怎样的边际成本,根据这两方面来选择合适的决策时间。”根据这条原则,在决定等待之前,可以这样问自己:“如果给我更多时间,我会收集哪些边际信息?这些信息对于我的选择有什么用,是否重要?
经历了几件事,尤为觉得选择的重要性,也愿你的选择让你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