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正确政绩观之“笔” 答好城市发展“为民卷”
日前,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擎旗定向,鲜明强调树牢践行为民造福正确政绩观,健全科学精准城市发展评价体系。会议擘画新时代城市发展宏伟蓝图,聚力激活治理新动能,砥砺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磅礴力量。
筑牢思想根基,以“人民至上”校准政绩坐标。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政绩观是干事创业的“总开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党员干部要深刻领悟这一思想,将“城市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民幸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之成为行动的自觉,要时刻铭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古之良训,牢记真正的政绩绝非靠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堆砌的虚假繁荣,而是体现在“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上,体现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增进民生福祉的扎实成效上,从思想深处廓清迷雾、正本清源,自觉摒弃功利主义、形式主义,将全部心思和精力投入到为城市谋长远发展、为人民谋真实幸福的事业中,筑牢正确政绩观的思想根基。
完善考核评价,以“实干实绩”丈量担当作为。考核评价是引领干事创业的“指挥棒”与“风向标”,必须建立健全科学完善、导向鲜明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并强化结果运用。将“必须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这一要求,贯穿考核评价全过程、各方面,引导党员干部将工作重心锚定在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促和谐的实事上。考核要注重“潜绩”与“显绩”的辩证统一,激励城市发展中真抓实干、业绩突出、群众口碑好的干部,让他们“吃苦者吃香、实干者实惠、有为者有位”;对热衷于搞“政绩工程”、漠视群众利益、造成严重后果的干部,坚决严肃追责问责。通过精准识别、考准考实干部的实绩,真正形成“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的良好生态,激励广大干部在城市建设的广阔舞台上担当作为、务实奉献,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业绩。
强化监督管理,以“制度铁笼”护航行稳致远。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城市发展是一项复杂精密的系统工程,涉及重大利益调整,必须使党员干部时刻牢记“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的箴言,对权力常怀敬畏之心,确保其始终在为人民服务的轨道上运行。要严格落实重大事项决策制度,确保城市发展中的重大项目、重要决策依法依规、科学民主进行,加强对城市建设资金使用、工程招投标等廉政风险高发领域的全链条、嵌入式监管力度,织密监督网络,严防权力寻租和腐败问题滋生。通过刚性的制度约束、严密的监督体系,确保党员干部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每一项工作中都能“公正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以清正廉洁的作风和正确的政绩观,为城市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保驾护航,奋力谱写“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