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英文名Pearl Hong Chen。
中国旅行女作家。
她曾穿越尼泊尔雪山,背包徒步80天,走过1000公里,身体力行并将旅途中经历著作成册,著有《徒步喜马拉雅极地 与你相遇》等多部作品。也曾身体力行倡导一场背包革命的诞生。
她因为疯狂而上路,因为疯狂而生活,因为疯狂而写作。而她理想的生活状态是:一半时间在路上,一半时间在书房。
从红尘老师的身上,让我们可以看到旅行的意义,更能看到理想和现实的距离原来那样远,而又这样近,近的只需要放下繁重的行囊,轻装上阵,跨出第一步,接着再一步,再一步,就能抵达喜马拉雅的极地,就能领略到少数人能呼吸的空气,能看得到的风景,能感受到的精神,能舒张到的胸怀。
当我们每天的生活以恒定不变的模式打开时,不晓得红尘老师已经在哪个旅途的落脚点正在欣赏着怎么样的美景,红尘老师正是用一步接着一步的步伐来书写了令人羡慕的境遇和人生旅途。
从红尘老师的身上,看到是一种大气,是一种大无畏的勇气,鼓励着我们这些每天循规蹈矩的人们,有一天也能放下各种借口,推卸到各种应酬,摆脱掉自骗自的瞎忙,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每一次看到那位老师的辞职信,都让我们备受鼓舞,要不说走就走吧。
红尘老师的每一本书,尤其是《徒步喜马拉雅极地 与你相遇》是为每一个向往颠覆平庸生活的人书写的圣经,她是在用自己的身体,每一坚定的步伐在书写,用她的眼睛为我们阅读世界的精彩和纷呈,用他的心灵去为我们感知大千世界的变幻和神奇,用她的无限大的胸怀去接纳和宽容极地世界的艰难和险阻。
徒步喜马拉雅1000公里,每一步都是接着前一步而踏出,想想这是大多的难度,身体要经受大多的压力,做为一个对数字不是很敏感的人,我是无法用大脑用心脏去丈量到底有远,到底有多难,但却禁不住对红尘老师生出无限的钦佩之情,深深的感觉红尘老师就像一个古代的侠女,背剑在身,有谕在手,身负使命。
也许红尘老师所走过的路已经被一些人走过,但是她仍用自己全部的器官去感知所闻到的,所看到的和所听到的。在这旅途中,有无限的感动真实地传达出来。能从一声妈妈的呼唤中感知到亲情的暖流,能从为她洗脚的向导那感知到亲人的情爱,也能从无数的野花干净的脸庞里,将苦难和阴郁一扫而光。
红尘老师也曾和我们这些在大城市奋斗的人一样,深居简出,但是自从爱上了旅行,就一发不可收拾,在她的书中,我们看到不同于小女人的大格局,我们称它为胸怀。
这种胸怀,不是小我,而是可以藐视人间众生的大我,不再只是关注自己的衣食住行冷暖与否,而是将目光聚焦在身旁人身上;不再只是关心自己的开心快乐或痛苦孤独,而是关心目之所及的土地上那方水土人家的悲欢喜乐。
每每看到红尘老师的理想:一半时间在路上,一半时间在书房。就好生羡慕,自己也渴望书读百卷,虽然不是为了黄金屋和颜如玉,但是也满心的希望有一天“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红尘老师说:一个人每年都应该去一个地方看一次日出。那种与大地同醒的感动,会让你感受到生命是一种真正的恩赐,会照耀你每一个看似平淡无奇的清晨。
突然感觉,旅行者的人生,见到的世面是我们普通人的好几倍,好像一世当成好几世来活的感觉。也许这样的人生,才不枉世间走一遭。
红尘老师这样一个身体力行的徒步者,不禁让我想起来了三毛,当年三毛和荷西居住在撒哈拉沙漠的故事,很简单的很细小的故事,被讲出来的时候都是如数家珍,字字珠玑。就感觉贫瘠的经历,荒凉的旅途让容易触发的人的神经细胞,更容易引起神奇末梢和神经中枢的共鸣。
那样的环境中,我们眼睛更加明亮,触觉更加灵敏,内心更加柔软,更为成为一个精神的朝圣者,灵魂的思考者。那样的环境中,我们抛却物质的一切享受,金钱也许变得一文不值,亲情友情爱情变得更加弥足珍贵,对异域风光更有一种难以名状的迷恋和痴情,看到野花孤树,禁不住兴奋,禁不住拥抱,禁不住亲吻。
生活在大城市,我们很难被满足,今天吃一顿好餐,我们可能吃着吃着就觉得没有了味道,但是在那样的环境中,在饥渴难耐的时候,一块被风化的饼干,或者一汪清泉都是救命稻草,而且食之如饴。
怎么样才有红尘老师的勇气,怎么样才能拥有和红尘老师一样的胸怀,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走出去,沉下来,再次走出去,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