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语】黑暗带给我们什么?
黑暗,名词、形容词,与“光明”相反。
黑暗指一种低照度的照明状态,比如无月光、星光的夜晚。
黑暗指一种阴沉的心理状态,但并不等于邪恶。
黑暗在漫画里代表包括揭示社会的残酷与压抑。
黑暗给人一种害怕的感觉。
黑暗,是一种孤独,不需要被理解的孤独。
我们体验过的黑暗有多黑?
伸手不见手的黑有过几次?
在绝黑的环境里你会做什么,还会去动吗?
人为何在白天和晚上会是两个自己,是黑暗带来的吗?
人是否除了闭上眼睛,也需要有时在清醒中面对黑暗呢?
一个个由浅入深的问号似乎进入了哲学的范畴,有点压抑,先不去想它。
有一个答案是肯定的,人在黑暗中失去了视觉,没有了聚焦点分散你的注意力,那么此时,触觉和味觉的感官程度在成倍放大,这是在灯火通明或悠悠烛光中都不可能人为让其放大的。
因此体会黑暗,我们从吃开始。我有两次在黑暗餐厅用餐的体验,当然,被体验到的绝不只是一顿饭。
木 马 童 话 黑 暗 主 题 餐 厅
黑暗餐厅最早由瑞士苏黎士的一名盲人牧师于1999年创办,目的是为盲人同胞创造就业机会。
2009年,北京西单开了第一家黑暗餐厅。
这里有盲人钢琴师的高水准演奏,有黑暗引发的各种灵感创意,当然必不可少的,是高端的食材和厨艺造就的法式大餐。很快,这里成了北京著名的情侣们用于沐心之地。
人为什么需要仪式感,那是为了在特殊的环境,特殊的器具,特殊的行为程序里,给了与他人在心灵上统一的可能。
到这里用餐就具备这种仪式感。
首先,把需要用手机联络的事做完,然后将一切会打破黑暗的物品全部由服务生代为入柜上锁。我建议将包包整个存起,因为进入绝黑的环境后,你的四肢都要受到你的照顾,包包是个累赘。
之后去洗手间把手洗干净,因为在黑暗中,你可以撇去刀叉。
最后一步,手搭在服务生的肩膀上,进入到帘子后面的黑暗世界。
我第一次体验是一个人,分微光区和全黑区。想想平时,几乎没可能接触到全黑,因为周围发光的东西太多太多,即使窗帘拉得再严实,也挡不住月光从某条小缝中钻进来,即使挡住了,还有wifi的指示灯在那不停地闪着。平时的黑应该和微光区差不多,10几分钟眼睛适应了,就会看见一些了。
我要体验全黑。
进入用餐区,我使劲的睁着眼睛,不分方向地搜巡,但确实是徒劳的,好吧,闭上。黑暗餐厅原本就是为盲人创办的,我要从这个初衷去体会盲人的感觉。服务生把我领到餐桌前示意我请坐,我开始摸索餐桌的边缘和椅子的靠背,平时一步迈出的步子,那时要分解成4、5步地蹭,还仍不放心。坐下后,依声音听出周围有两对情侣在小声地打情骂俏。形单影只地到小两口扎堆的地方体验别人的甜蜜,我也是够了。
上菜后,平时很注意不让餐具发出声响,但当时加上客观原因,我记得连盘带杯子带餐具,叮叮咚咚响,偶尔那两对情侣的打情会暂停一下,不知道是不是在寻着声音,在黑暗中用我看不到但感觉后背发凉的犀利眼神想灭了我。看不到~看不到~看不到~,需要这么low地刷存在感了,严重享受黑暗带给我的小邪恶
不多久,好像女孩们承受不了这种黑了,转去了微光区。随后,一切静谧,我独自坐在不知多大,我处于哪个角落的屋子里,边啃着手里的小牛排,边听着屋外盲人钢琴师弹出的优美曲调,身体里的另一个宇宙开始启动。我真的不需要睁眼,摸不到餐巾纸,便用满沾着油的手托着下巴,静静地任它启动,流淌,翻腾。
“光”,就好似呼吸,是我们的亲密伴侣。眼睛所及之处,透过光的折射,一览大千世界的美好。我们望向人群,触及关爱的目光和散发出的生机、活力;我们望向天空,遥不可及的湛蓝和变幻无穷的云彩,演绎着宇宙的微妙;我们望向大海,阳光下的波光灵动而深邃,包容着所有的不安与烦燥。只是如果不再有光亮,斑斓的花朵是不是也能在心里绽放呢?
虽然黑暗和光明是矛盾的,可我们不能总是拥护光明,也不能一味拥护黑暗。黑有黑的好,白有白的好,万物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价值。很多人总是把黑暗与邪恶、堕落联系在一起,其实,我认为黑暗只是代表着一种力量,一种相信,就像相信引领我的服务生不会把我带到沟里一样。
除此,我更认为黑暗很高贵,同光明一样,强大而高贵,很少有人配去支配它,所以只能反过来被它支配。黑暗与光明作为一种力量不存在好与坏,正与邪,义与恶,或者说是相互对抗的力量,这些主观上的判断只是人类自己给强加上去的。这正如有时候为什么“光”是邪恶而“暗”是正义一样,只是在于使用它的人,而不是这些力量。
这些都是我在全黑的空间里想到的,就像大多数人白天忙碌,晚上关了灯躺下,先让脑子里乱七八糟的各种想法飞一会再睡是一个道理。也许对实际生活不会有任何提携,但在思考过程中,世界会越来越无法界限你。
当时对自己说,下次要和值得在这里对话的人一同体验,看看“明”里相熟,“暗”中会交出怎么不一样的自己。
两年后,我确定了这个聊天对象,肯定是男的
依然选择了全黑区,依照路线记忆,应该还是我上次坐的位置。很巧,当天全黑区只有我们一桌。服务生的态度比上次还要好,看不到她,但从随风入夜般的话语中我勾勒出了一幅笑容,谢谢她!
我和同伴对视而坐,视不到,靠声音链接。头盘,汤,沙拉,主菜。第一杯红酒就感觉倒在了裙子上,想想,此刻需要的不是优雅,而是对触觉的判断和精准。开始用餐具,后来下手抓,经常会抓到对方盘子里的,不管了,谁让黑暗能包容一切“出轨”和尴尬呢!
我对同伴的判断没有错,这也是个极有能力享受黑暗的人。没有寒暄和预热,很快进入了“赤裸”的状态。鉴于隐私,内容不便透露,但以我自认为不算差的聊天功底,即使看不到对方眼睛,我也能感受到那份坦诚,就好比蓝牙配对成功,接收无阻。在黑暗中去回应别人,其实有时言语是多余的,摸索着去握握对方的手,让对方接收到“理解你"。这种交流,性别非常不重要,完全不必拘泥于此。
黑暗在常态下让人感到孤独,但真正的黑暗是一种很平和,包容一切的状态,沉默与安静是它的本质,它遵循着平衡的原则。
问同伴:“在黑暗里,你第一刻想到什么?”
同伴说:“光明。在黑暗当中,只有想到光明,那么光明就会快一点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