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马上来临,最近联系了我的老朋友们。上了大学之后虽然联系的次数特别少但是每到假期却互相想着对方。在微信聊天的时候我突然发现虽然感情依然特别好,但是却不知道她身边发生的事情了,于是点开了她的朋友圈。打开后竟然什么都没有,只有一条“朋友仅展示最近三天的朋友圈”
她说:“朋友圈有亲戚、有父母、有同事还有各种亲戚”
太负能量的东西不能发、太自我的东西不能发、不能总发自拍、不能总是晒东西、不能乱转发、不能太矫情、不能...
突然产生了共鸣,我们一开始发朋友圈的初衷是为了记录美好生活的点滴。但是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在朋友圈消失了。
语言是把无形的刀
你买件奢侈品,别人会说你炫富;你加班加到深夜,别人会说你装努力;你晒旅游风景照片,别人会说你真闲;你发一个最近心情的文案,有人会说你矫情。所以越来越多的人们,不再喜欢把自己的生活展示在社交软件上。
越来越多的事情不能在朋友圈发表,因为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过的不好,不想让自己的父母担心,不想被领导觉得自己抗压能力弱,也不想让其他不相干的人误会。
于是慢慢的习惯了,把所有的喜怒哀乐都藏了起来。
“子新树洞”这个公众号的初衷就是这样,没有人能百分之百的了解你,也没有人能与你感同身受。可是只要有一个地方可以把那些不能说给别人的“负能量”发泄出去、分享出去心里也会有极大的安慰。世界上,最无奈的是,没有人懂你的心情、你的感受。现在网络的虚拟性与开放性使得网络树洞得以实现其功能,如同对着山上的树洞倾诉一般,用键盘留下自己的“声音”后,虚静以待,总会听到传来的回音,或者是来自树洞的回音,或者,是来自你内心深处的回音。虽然没有百分百了解你的人,但在某一件事情上一定有可以和你共鸣的人。
电视剧《好先生》中有这么一句话,你知道成年人和孩子之间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吗?都是成年人需要自己收拾烂摊子。小时候的不开心会大声的哭闹,有情绪就生气,不想做的事情就拒绝,把所有喜怒哀乐都挂在脸上。可长大后,无论发生什么事情 都要装的外表平静如水,等夜深人静的时候才一个人崩溃,然后又自我自愈,天亮后再若无其事的去上班。
大概成长就是一个让你变得不再喜形于色的过程,学会把所有情绪仅对自己可见。唯有学会自我调节,自我救赎,才能有勇气更好的面对明天
活在朋友圈的人,生活未必精彩;从朋友圈消失的人,生活也未必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