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陵君:成功的人生,在于交友之道

太史公曾评价信陵君说:他和不如自己的交往,而不感到耻辱,所以很多人依附他是有道理的;他的名声超过了各国诸侯,也不是没有根据的。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键在于心与心的碰撞,若是你付出了真心,旁人一定能感受到,并且不会辜负。

这大概就是信陵君的成功之道吧。

信陵君名无忌,是魏国人,信陵是他的封地,因此大家都叫他信陵君。

魏无忌,是魏昭王的小儿子,是魏安釐(xi)王同父异母的弟弟。(因魏安釐王名字过长,且生僻字,以下用魏王代替。)

当时,范雎被魏国魏齐打了个半死,逃到了秦国,范雎和秦国国君聊了很久当时的政治情况以及军事对策,秦国国君大为欣赏,任命范雎为相国。

范雎当了秦国相国后,首先找魏齐报仇,于是发兵魏国,魏王和信陵君都非常担心。

毕竟魏公子和在交往中谦恭有礼的,所以他的门客多达数千人,而且和各诸侯国的关系也都不错,大概有十几年的时间,其他国家不敢进犯魏国。秦兵也就适可而止了。

魏公子的名声大的程度,有一个小故事可以说明。

有一次,魏公子和魏王来了兴致,就在一起下棋,边境突然传来急报:赵国发兵打过来了。

魏王放下棋子,立马召集人手商量对策。直见魏公子拿着棋子不慌不忙说:不必大惊小怪,不过是赵王在打猎而已。

魏王还是不放心,许久,又传来消息:赵王打完猎,回赵国去了,并没有发兵进攻。

看见魏公子料事如神,魏王非常惊诧:你咋知道的?

魏公子微微一笑说:我的门客比较多,他们时常会打听各国的消息,所以各国的情况我都非常了解。

魏王一听,从此不敢让魏公子干预国政。

或许,每一个既得利益者都害怕,被他人抢走自己的利益吧,魏公子声名显赫,门客数千人,威震敌国令其他国家数十年不敢觊觎魏国,却还是要遭到这样的猜忌。

魏公子的名声这么大也是有原因的,魏国有名隐士叫侯嬴,七十岁了,是大梁城东门的守卫,非常贤明,魏公子想和他交个朋友,于是给他送了很多礼物。

他一概不收,说:我已经洁身自好一辈子了,再怎么说,也不能因为穷困就拿你的钱啊。

魏公子也感觉此举不妥,于是挑了个黄道吉日,在家大宴宾客。

这一天真可谓高朋满座,名士荟萃。

就在大家撸起袖子准备开吃的时候,魏公子却说:大家等一下,我有个朋友还没来,我得去请他一下。

大家都疑惑,到底是什么人啊,还得魏公子亲自去请。

只见魏公子亲自驾马车到了大梁城东门,请侯嬴上车,而侯嬴也毫不客气就上了车,魏公子亲自为侯嬴驾车。

侯嬴想看看魏公子的为人,是不是真的那么礼贤下士呢,他想试探一下魏公子,说:我有个朋友朱亥,在屠宰场,希望您委屈一下,先去那边一趟。

到了屠宰场,侯嬴一边与朋友交谈,一遍偷偷看魏公子的表现,发现魏公子真的一点不着急,非常有耐心,就连表情也没有变过。

侯嬴相信魏公子是真的礼贤下士,这才决定,配魏公子赴宴。

等魏公子接到侯嬴回来,其他宾客诸侯看见,居然是魏公子亲自驾车,纷纷指责侯嬴不懂规矩。

但是魏公子脸色始终不变,耐心给大家介绍侯嬴,其他宾客诸侯见到魏公子对侯嬴如此有礼,纷纷猜测侯嬴的身份。

在宴席上,侯嬴悄悄对魏公子说:今天我的表现确实有点过分。我只是个看大门的,却让公子亲自为我驾车,本来我不该再去看朋友,但我想成就公子的名声,故意让公子在市场中停留那么久,而且公子的表现始终都很谦恭。现在大家对公子的印象比以前更好了。

于是,宴席结束,侯嬴就成了魏公子的门客。

魏王二十年的时候,秦国攻破的赵国在长平的军队,顺势包围了邯郸。魏公子的姐姐是赵国平原君的妇人,多次给魏公子送信求救。

魏王派晋鄙将军领兵十万是救援赵国,秦国放出狠话:谁敢救赵国,今日赵国的下场就是你们的下场。

魏王有点惧怕秦国,就让晋鄙先观望着,不要进兵。

赵国迫在眉睫,平原君亲自来到魏国,见魏公子责备他说:我之所以和你姐姐结婚,就是因为欣赏你的为人,现在秦国马上就要攻破赵国了,而你们还不发兵救援,难道这就是你的为人吗?就算你看不起我,你也不要你姐了吗?

魏公子心有余而力不足,屡次请魏王发兵,魏王害怕秦国,到最后也没能听魏公子的话。

无奈之下,魏公子决定当一回敢死队,他请来自己的门客,集合了一百多辆马车,赶赴战场,与赵国共存亡。

过东门出的时候碰见了侯嬴,魏公子向侯嬴陈述了情况,侯嬴什么也没说,魏公子走了。

在路上,魏公子一直想不通,我对侯嬴那么好,疑惑我可能就死了,他咋啥也不说,难道是有什么地方对不住他吗?于是又返回来问原因。

侯嬴说:我猜到公子会回来的。

魏公子说:先生有什么要教我的吗?

侯嬴说:调动军队的兵符在魏王的卧室放着,您对如姬有恩,让她把兵符偷出来,你不就能带着军队去救援赵国了吗?现在去不是送死吗?

魏公子按侯嬴说的做,如姬果然帮魏公子偷到了兵符。侯嬴又把让朱亥跟着魏公子,说:假如到时候晋鄙还是不放心,就杀了他。

魏公子知道晋鄙将军肯定要怀疑,那么一会他就要死了,伤心的流泪。

魏公子领了兵后,不忍心让一家人都上战场,就说:父子都在军中的,父归;兄弟都在军中的,兄归;独生子没兄弟的,归。

最后剩下八万人。

魏公子带着八万人和赵国内外夹攻,秦国自知兵力不是两国的对手,于是打开包围圈,撤退了。赵国因此得以保存。

魏王大怒,对于魏公子窃符救赵这种行为大加斥责,若是人人都如此,王法何在。魏公子也知道这种做法没法和魏王交代,就让将军带兵回国,自己留在赵国没敢回去。

魏公子此举虽然救了赵国,却给魏国留下了祸端,秦国因此记恨魏国。

魏公子在赵国住了十年,秦国听说魏公子在赵国,于是趁虚来进攻魏国。

魏王担心,立马派人请魏公子回家,来抵御秦国。魏公子害怕魏王追究之前窃符救赵的事情,一直没敢回话。

终于,他的门客看不下去了,对他晓之以理说:公子之所以能名闻诸侯,就是因为有魏国的存在,现在秦国攻击魏国,您不管,假如秦国真的攻破大梁,夷平了先王的宗庙,到时候,您有何面目立于天下呢?

魏公子当即醒悟,立马回家救魏国。

魏王立马任命魏公子为大将军,魏公子也让使者是告诉各国诸侯,各国诸侯听说是魏公子亲自带兵,纷纷发兵支援魏公子。

魏公子带领这五个诸侯国的兵马,击退了秦国士兵,赶走了秦国大将,把秦国逼退到函谷关,秦国不敢在出关了。

这一战,魏公子名动天下。

秦国虽然正面刚,不是魏公子的对手,但是可以用诡计,魏公子在窃符救赵的时候,杀了晋鄙将军。

秦国从这个缺口切入,让晋鄙的门客散步流言,说魏公子有谋反之心,同时让很多人去祝贺魏公子当魏王。

时间久了,魏王难免将信将疑,于是让旁人接替了魏公子将军的职位。

魏公子知道这是秦国的计谋,然而无可奈何,于是,在家沉迷酒色,四年后,辞世。

那一年,魏王也去世了。

纵观魏公子的一生,最令人称道的是他可以和社会底层人士打成一片,不耻下交,所以才会有数千人愿意做他的门客。

这也是后来,各国诸侯都敬服他的原因。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