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职写书,这可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张老师是财新的副总编,团队的核心人物,年薪五十万。工作稳定,有社会地位,有固定收入,有名有利,更何况刚刚过了知天命的年龄。为了写一本书,放弃这么多,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个两难的选择。书写出来后能卖出去吗?能获得多少收益?写完了干啥?生活怎么办?这是人生重要的十字路口,一条路稳定踏实,另一条路前途未卜。这也是一次人性的考验,世俗的名利,个人的理想。哪一种选择都有失有得,有利有弊。
他也犹豫不决。先是在作者群和管理群说出自己的想法,看看别人怎么说,哪种想法更受支持,试探一下。群里谈论很热烈,在这个群体里,他是一面旗帜,是精神领袖,更多的人支持他辞职写书,当然也为他担心。北京是国际化大城市,消费水平高,钱是硬头货,没钱寸步难行。
利用业务时间也可以写书呀,干吗非要辞职?还去实地采访?现在通讯手段这么发达,可以电话异地收集材料呀。有的人足不出户,憋一个月,脑袋一转悠,就能造出一本书来。这年代用心写书的人已经不多了。用一年时间,确定采访对象,和采访对象一起生活,动态考察抑郁症,这在中国,是一个创举,他可能是第一人吧。这样求真务实、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显得弥足珍贵。这样的选择和他的职业有关系。他是记者,喜欢用采访的方式研究人和事。他对抑郁症有着浓厚的兴趣,一有空就钻研抗抑郁药物的成分用途副作用,琢磨精神科医生开药的根据和理由。他有着悲天悯人、自渡渡他的情怀,同情他人疾苦,和很多抑郁症患者保持联系,动态观察治疗过程和效果。
我和大多数人的态度一样,乐意他站出来做这件事,也担心他未来的生活。这个话题在群里讨论了很长时间,很热烈。看的出来,他虽然有些犹豫,但还是下定了决心。这是他想干的一件事情。他拿出来讨论的目的,是想看看人们的反应,是不是值得这么做,有多少人支持,而不是让人帮他做决定。
2017年4月,他公布了辞职的消息。他的本意是辞职,他的老领导怕他压力大,就给了他一年的长假,让他办了停薪留职,书写完后回来工作,免了他的后顾之忧。财新的做法,让他很感动。
他开始确定采访名单。在“渡过”公号发表文章的作者很多,他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去采访。确定的人数是十二个。他时不时地在群里发布消息,公布采访对象。我的心里忐忑不安起来。我有一种很强烈的想法,希望我被选中,他能来采访我。可我实在是没什么特点,也不知道符不符合他的采访要求,是不是他中意的采访对象。但我真的希望他能来采访我,我能够成为书中的主角。这可能是一种虚荣心吧,但我又不好意思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