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绪论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总体有广义与侠义之分
①、从狭义上讲马克思主义是指由马克思和思格斯所创立的基
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②、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和思格斯所创立的基
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后人对它的运用和发展即
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①、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深刻的经济社a会根源、思想渊
源和实践基础。
②、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
历史条件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
导提出了强烈的需要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
继承与创新马克思恩格斯个人条件。
3、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和理论来源。
①、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当时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密切相关特
别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与生物进化论这自然科学的三大
发现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影响尤为巨大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自然
科学前提。
②、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产生最直接、最重大影响的是德国古
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 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它们代表了19 世纪上半叶人类思想的最高成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直
接理论来源。
第一章
1.哲学基本问题
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1意识和物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
2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意识的本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机能和属性
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能动作用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应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
动。
意识的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
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
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3.物质、运动及相互关系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认通过感觉感知
的它不依赖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
映。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
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
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
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
动都有他的物质主题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7、简述度的含义以及把握度的意义。
①、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限度它体现着质和量的统一
②、掌握事物的度具有重要的意义③、在认识上只有把握了事物
的度注意决定质的数量限度才能准确地认识事物的质④在实践
上只有把握了事物的度才能提出指导实践活动的正确准则坚持
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
4.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
答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
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
反映。2.理论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
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
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
物论和辩证饭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
观的统一。
5、为什么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基本特征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如何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
a.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b.时间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c.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5. 联系与发展如何理解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联系时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实物之间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和互相
联系的关系。
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具有普遍性联系具有多样性
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
亡。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因为第一就新生事物与环境的关系
而言新事物之所以新是因为有新的结构和功能它适应已经变化
了的环境和条件旧事物之所以旧是因为它的各种要素和功能已不
适应环境和客观条件的变化走向灭亡就成为不可避免的。第二就
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
熟的它既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
的、仍然适合新的条件的因素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6如何理解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得过程才能实现
自身的发展。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中的一切现象都是作为一
个过程而向前发展的。事物发展的过程从形式上看识时务在时间
上的持续性和空间上的广延性的交替从内容上看是事物在运动形
式上、形态、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
8.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答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变的
积累过程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第二质变是量变的
必然结果。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
起质变。第三量变和质变是互相渗透的。
8、简述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①、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②、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
旧质到新质的飞 跃。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
③、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
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④、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
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7. 矛盾及其特征同一性与斗争性的相互关系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的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矛盾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
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矛
盾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
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就没有斗争性。在事
物的矛盾中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
件的相对的。
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具有的作用表现在
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
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
第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
得到发展。
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具有的作用表现在
第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短此消彼
长。
第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
的决定力量。
8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
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
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
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体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
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9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唯物辩证法作为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是人们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1 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2 唯物辩证法是科
学的认识方法3 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一方面辩证思维
方法是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方法论前提辩证思维的基本精神和原则
贯穿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之中。另一方面现代科学思维方法又丰富了
辩证思维方法。
9、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
1、对立统一规律即是事物矛盾运动的规律又称对立面的
统一和斗争的规律。它揭示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等领
域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内在的矛盾性 .事物内部矛盾推动事物发
展。
.2它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因为
①它揭示了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从根本上
回答了事物为什么发展的问题
②、它是贯穿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其
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③、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④、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
歧与斗争的焦点之所在。
第二章
1认识的本质
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2. 如何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4时间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
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
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有条件性、有限性。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第一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
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容的。第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
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
5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
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所谓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人
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其次从实践的
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的特点。
10、简述规律的含义及其特点。
①、规律是物质运动发展过程中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②、规律具有两个特点第一客观性。规律的客观性是指规律运行
着的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不能任
意地创造或消灭规律也不能任意地改变规律。人们只能认识规律、
利用规律。第二普遍性。规律的普遍性是指规律不是只在个别的
特殊的事物和现象是起作用而是在较大的范围和领域起作用。
第三章
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 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3. 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及后者的相对独立性
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
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人们的社
会物质生活条件中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社会意识
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
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
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社会意识是人们社会物
质交往的产物。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地发生变化和
发展。
社会意识的独立性表现在
首先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其次社会意识内部各
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最后社会意识对
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4. 、简述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及其辩证关系
生产力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
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基本要素包括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生产关系使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一直为转移的经
济关系
生产力及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
割的两个方面。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在二者的矛盾运动中
生产力是居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方面。第二生产关系又反作用
于生产力。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形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
要求时他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
客观要求时他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
的反作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是一个过程表现为二者的
矛盾运动。
经济基础经济基础是指有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
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
和设施。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
是上层建筑赖以生存、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
得以确立统治地位并巩固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政治、思想条件。经济基
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经济基础的变更必然引起上层建筑的
变革并决定其变革方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集中表
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确立或维护其在社会中
的统治地位。上层建筑这种反作用的后果可能有两种:当它卫生和生
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
繁殖就回城为阻碍社会发展的消极力量。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
作用构成二者的矛盾运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矛盾规
律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11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
2、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首先、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
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其次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
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
存在和发展。最后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
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16 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有哪
些分析科学乐观主义和科学悲观主义的异同。
理解A 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会引起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
劳动者素质的深刻变革和巨大进步B 科学应用于生产的组织管理
能够大幅度提高管理效率C 科学技术为劳动者所掌握可以极大地
提高劳动生产率。
科学技术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历史的进步。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
影响其一改变了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其二改变了人们的劳
动形式其三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特别是导致产业结构发生变革。
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总之科学技
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但是科学技术的作用有两重性。科学技术就像一把双刃剑既能通过
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于人类同时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
的生产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科学技术作用的实现要受一定客观条
件诸如社会制度、利益关系等因数的影响也要受到一定的主观条
件如人们的观念和认识水平的影响。
15、简述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性作用。
①、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是社
会成员的大多数。
②、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人民群众的
社会实践是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也是社会精神
财富的源泉 .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第四章
1. 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是什么
1社会分工的出现
2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2商品二因素、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及其
相互关系
商品的二因素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劳动产品
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
龙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象劳动这就是劳动的二重性。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每个商品的生产者的劳动都是社会总劳动的一
部分是具有社会性质的社会劳动在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生产者的
劳动有事按照自己的利益和要求进行的是具有私人性质的私人劳
动。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这
一贯穿上评级及发展过程的时钟决定着商品经济的各种内在矛盾及
其发展趋势。首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
质及其发展过程。其次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
其它一切矛盾的基础。最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
生产者的命运。
3. 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及其变化
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消耗的劳
动量决定的而劳动量则按照劳动时间来计量。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
是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而只能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消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
反比。
4.价值规律的内容、作用形式及其作用
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
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在
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
发波动。由于供求关系变动的影响商品价格总是时而高于价值时
而低于价值不停围绕价值这个中心上下波动。
作用
(1)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
例。
(2)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分配。
5 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5. 货币的本质及其职能
货币的本质货币是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
品
货币的五个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
货币。
6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
剩余价值是在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二重性中产生出来的。
(1)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
(2)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市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7.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怎样实现的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
时间而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
8.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对工人阶级的影响
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
本的有机构成通常用c:v 来表示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一般趋势这是由于资
本的本性决定的。在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情况下由于可变资本的相
对量减少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提议相对的减少其结果就不可避
免地造成大批工人失业形成相对过剩人口。
22、简述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①、货币本身不是资本只有在它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时候它才
转化为资本
②、只有在劳动力成为商品之后货币才能买到这种商品并利用这
种商品带来剩余价值。
23、如何理解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决定及其包括的历史和道德因素
①、劳动力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劳动力指全部人口。狭
义上的劳动力则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
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并通过购买商品的方式占有劳动力迫使劳
动者进入生产过程与生产资料相结合为他们创造剩余价值
②、劳动力是商品它和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劳
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决定的包括三部分ⅰ.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
价值用以再生产他的劳动力ⅱ.劳动者繁育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
料的价值用以延续劳动力的供给ⅲ.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
出的费用用以培训适合资本主义再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
③、劳动力的价值决定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它包括历史和道德
因素。这就是说雇用劳动者的必要生活资料的种类和数量要受一
定历史条件下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以及各个国家风俗作习惯的制
约。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必要生活资料的种类和数量也会增
加质量和结构会发生变化劳动力价值的物质内容会不断扩大。
18. 什么是资本资本的本质是什么?把资本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
本的有何意义?
答1.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2.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
总是通过各种物品表现出来的但“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会
的、属于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后者体现在一个物上并赋
予这个物以独特的社会性质。”3.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采取生
产资料和劳动力两种形态根据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
的不同作用可以将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不变资本是以
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
本。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
泉。这种划分也为确定资本家对雇佣劳动者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
据。
25、简述把生产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
①、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叫做不变资本。用于购买
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叫做可变资本。
②、马克思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进一
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说明剩余价值不是由全部资本产生的而
只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只有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
泉为我们考察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第五章
4. .经济全球化的后果
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后果是
由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占据优势地位在制定贸
易和竞争规则方面具有更大的发言权控制一些国际组织所以发达
资本主义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也具有积极的影响
a.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这一机会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缩短与发
达国家的差距
b.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引进外资扩大就业使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得
以充分发挥
c.以对外贸易带动本国经济的发展
d.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以便从经济全球化中获取更大的利益。
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后果是
其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
其二在经济增长中忽视社会进步环境恶化与经济全球化有可能同
时发生。
其三各国特别是相对落后国家原有的体制、政府领导能力、社会设
施、政策体系、价值观念和文化都面临着全球化的冲击国家内部和
国际社会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治理危机。
其四经济全球化是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 .相互依赖越来
越强 .而有效的全球性经济协调机制却没有建立起来 .这就是爆发全
球经济危机的危险不断增大。
5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及其原因
(1)生产资料所有制变化
(2)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
(3)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
(4)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
(5)政治制度的变化
原因
首先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
量。其次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和利益斗争的作用是推动资本主
义变化的重要力量。再次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
义产生了一定影响。最后主张改良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
也对资本主义的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6 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从人类发展的长河看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代替这是历
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1 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首先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包含着现代的一切的冲突的萌芽。其次
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蹲激化并最终否定资本主义本
身。再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社会化的更高形式将成为社
会主义的前奏。最终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资本阶级和无产阶级两
大阶级。
2 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资本主义
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社会将在短期内自动
消亡。
首先任何社会形态的存在都有相对稳定性从产生到衰亡都要
经历相当长的时间跨度。其次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决定了过渡的
长期性。最后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还显示出生产关系对生产力
容纳的空间说明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替代上需长期的过程。
尽管资本主义在全时间被社会主义所替代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但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替代的总趋势则是必然的历史走向。
二、论述题
32、试述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指导意义。
答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又为意识所反映的一切客观
实在意识则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对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2
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反作用于物质3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4
改革开发以来 .我们恢复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制定
了一系列符合我国实际的改革开放政策 .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实践证明 .是否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是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
33、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根本分歧说明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形而上学对实际工作的重要意义。
答1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主要表现在第一联
系观点与孤立观点的对立。第二发展新观点和静止不变观点的对立。
第三承认事物内部矛盾和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形而上学则根
本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认为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都是外力推
动的结果因而只看到矛盾的一个方面看不到另一方面坚持一点
论。2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和斗争焦点在于是否承
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3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观察事物切忌用孤立的、静止
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这样可以使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避免思想方法
上的片面性和绝对化少犯错误取得成功。
34、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对社会主义建设的
重要意义。
答1意识的主观能动性是指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和通过实
践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客观规律是物质运动发展中本质的、必然
的、稳定的联系。2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
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认识和利用规律又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
性。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各项工作中我们必须把发挥人
的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实践热情与科学的
求实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又要踏踏实实按规律办事。坚决反对片面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无视规律盲目蛮干。“大跃进”的沉痛教训我们必须永远铭记我
们既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按规律办事又要解放思想锐意进
取勇于开拓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
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35、从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说明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答1从起源上看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
社会性劳动的产物。2从本质上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是
意识的物质器官 .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
反映 .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 .3从作用上看意识对物质的作用必
须通过物质实践活动才能实现要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必须遵
循运动的客观规律具有必要的物质手段。
36、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以及二者的辩证关系。
答1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
质。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二是矛盾双方相
互贯通主要表现为矛盾双方相互渗透或相互包含、矛盾双方在一定
的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趋势2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
斥、相互对立的性质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既相互区别、
又相互联结的。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相反的基本
属性它们在矛盾运动中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
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矛盾同一性的相对性是指它的条件性。
矛盾斗争性的绝对性是指它的无条件性。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又是相互联结、不可分离的。一方面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而存在
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另一方面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
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37、本质和现象辩证关系的原理以及这一原理对我们认识事物的指
导意义。
答1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事物自身组成要素之
间相对稳定的内在联系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
事物本质的外在表现。由于事物本质自身中的矛盾本质有时以
假象的形式表现出来假象是事物本质的反面现象。
2本质和现象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A、本质和现
象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B、本质和现象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
存的。
3掌握本质与现象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意义。A、本
质和现象是有区别、对立的我们对事务的认识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
上有必要通过科学研究揭示事物的本质B、本质的现象是统一的
对大量的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是揭示事物本质的正确途径。
38、述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并运用这一原理说明坚持一切从实际
出发、实事求是的重要意义。
答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又为意识所反映的一切
客观实在意识则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对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
第二性意识对物质又具有能动的反作用。3物质和意识关系的
原理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
是要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去认识事物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性按规
律办事。我国最大的实际是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们必须从当前国际和国内的实际出发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
策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这样才能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现
代化国家。
39、内因和外因的含义及其关系并说明这一原理在经济全球化条件
下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
答1内因就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一事物与其他事物
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即外部矛盾。2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是
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
的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3在当今经
济全球化条件下各国经济技术联系非常密切我国必须坚持对外开
放的基本国策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吸收国外资金发
展我国的经济。我国的对外开放必须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基础
从我国的实际出发积极地借鉴和吸收国外一切文明成果努力避免
和消除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40、试述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并指出唯心主义运动观和形而上学
唯物主义运动观的主要错误。
答1运动是指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运动是物
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的方式。2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一方面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无一不是处于运动
中。另一方面世界上也不存在无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是运动的主体一切运动总是物质的运动。3形而上学和唯心主
义的运动观都是把物质和运动割裂开来。前者主张没有运动的物质
后者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
41、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如遇到医德高尚、医术高明的医生又具
有良好的医疗设备和必要的药物就可能得救起死回生如果遇到
不负责任、医术不高的庸医又缺少必备的医疗条件病人就可能命
丧黄泉。但如果病人已病入膏肓无论医术多么高明的医生无论用
什么灵丹妙药病也不会有再生的可能。结合这种情况说明内因和
外因的辩证关系。
答1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生
命垂危的病人之所以能起死回生是因他的机体还有再生的根据。2
外因是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即外部矛盾是事
物发展变化的条件。生命垂危的病人遇到两种不同的医生和好坏不
同的医疗条件就会造成起死回生和命丧黄泉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3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如果病人病入膏肓机体内部失去再生
的根据无论多么高明的医生和多么良好的医疗条件都不能使病人
再生。4既然内因和外因在事物的发展中都起作用所以在观察
事物时要把内因和外因结合起来既要看到内因又不忽视外因。
42、试述认识的反复性原理并用这一原理说明我们对社会主义经济
体制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答1认识的反复性是由以下原因决定的。首先从客体方
面来考察。其二事物的矛盾有个展开和发展的过程事物的本质并
不是一开始就显露在外面而是要经历一个过程才逐渐暴露出来。其
三任何事物都是具体的都是存在于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的。客
体的这些特点决定人们对它的认识必须经历反复的过程。从认识主
体来考察人的认识受到主体的生理因素、知识水平、生活经验、认
识能力及其立场、观点、方法的限制。主体的这些特点决定其必须
经过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获得对客
观事物的正确认识。2我们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认识也经历了
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3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逐步摆脱了这种观
念认识到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3、试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党的群众路线的一致性及坚持群众路线
工作方法的重要意义。
答1我们党的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2人心向背决定一切我们要永远不
脱离人民群众和人民群众在一起。
44、试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的原理并用以说明我们在社会
主义建设中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答1、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
既是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2、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具有如下关系第一真理的绝对
性和相对性相互依存。第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互相包含、互相
渗透透。第三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把握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
性统一的原理对于我们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有重要意义。
3、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引社会主义革
命和建设的强大理论武器是绝对的真理但是在新的形势和条件
下我们又必须发展马克思主义不能把它当成终极真理和教条主义。
45、用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原理说明实施可
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
答1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都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
前提和必要条件。地理环境主要通过影响生产的发展直接、间接地
制约社会的发展。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前提人口
状况能够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2环境与人口是我国社会发展
面临的重大问题。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在现代化建设中必
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3根据我国国情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必须坚持保护环境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改善生态环境使人与自然关系相协调合理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
口素质。
46、试述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的区别。
答1社会革命是人类社会的根本质变是用新的进步的社
会制度代替旧的落后的社会制度社会改革则是同一社会制度总的量
变是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和完善自己建立的社会制度而在社会各个领
域采取的革新举措它不会改变社会制度的根据性质。2社会革
命是由被统治阶级发动的目的是推翻反动统治阶级的国家政权建
立新的革命阶级的政权社会改革则是由统治阶级或统治阶级内部的
某种社会势力、社会集团发动的目的是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
地位3从历史上看社会革命往往要通过暴力革命的形式社
会改革一般不需要采取大规模的武装斗争和暴力冲突的形式。
47、试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
的指导意义。
答1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和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而生
产关系则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社会经济关系2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生产力决定生产
关系。②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3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就
是革除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某些部分和环节
以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
系的原理对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有重要指导意义。第一我国原有的
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虽然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
经济条件的改变它已经逐步变不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我国经济
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二我国原有的单
一公有制的经济体制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就是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
度。
48、为什么说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答1社会形态是指一定生产力基础上的经济基础和上
层建筑的统一体是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的统一
体包括经济形态、政治形态、意识形态。而所谓社会形态的发展
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是说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像自然界一样是客观
的、物质的、辩证的过程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
2每一代人的社会上开始生活时所遇到的都是现成的生产力和
生产关系任何人都不能自由地选择生产力和生产关系。3人们
虽然可以按照自己的目的和需要去改变原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但
最终引起什么样的社会结果是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4把
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的水平就是认为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作为社会的经济基础又决定上层建
筑这是历史发展中的唯物主义因果决定论或称历史决定论。
49、试述我国当前进行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答1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
发展生产力我国的主义改革就是立足本国国情总结实践经验根
据生产力的现实水平和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自觉调整生产关系和
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从而使社会主义制度
自我完善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各方面的进步。2我国的改
革之所以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由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性质
和特点决定的。它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
断地得到解决。这就是说改革并不是改变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制度
和政治制度 .不是改变社会制度的根本性质 .不是否认社会主义制度
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 .而是革除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
产力发展、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中不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部分和环
节。改革的目的是兴利除弊 .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加充分地发
挥出来。
50、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它的本质是什么
答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是生产使用价
值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是生产剩余价值即价值增殖过程是劳动过
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2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有两个特点
一是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二是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3
剩余价值的产生是由于资本家把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到补偿劳
动力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以上从而劳动力所创造的全部价值超
过了劳动力的价值价值增殖过程就实现了这就是资本价值增殖的
秘密。4剩余价值的本质就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
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51、试述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答1价值规律是指商品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价值进行等价交换的客观必然性。这种必然性越是得到贯彻和实现
越是表明价值规律在有效地发挥作用也就意味着商品经济得到正常
顺利的发展。2价值规律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作用主要有1价值
规律自发地调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分配的比例
即调节社会资源配置。2价值规律自发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
价值规律会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
52、试述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答1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
和社会劳动的矛盾。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表现在①如
果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不符合社会需要全部销售不出去他的劳
动不被社会所承认私人劳动就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②如果商品生
产者所生产的商品只能部分销售出去或者他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
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其私人劳动就只能有一部分转化为社会劳
动其余的部分则得不到社会承认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3私
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之所以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者
的命运。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能否转化为社会劳动或者私人劳动
在多大程度上转化为社会劳动决定着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的地位
以及盈利或亏损的程度从而决定着他们在两极分化中的命运。
53、为什么说生产价格是由价值转化而来的它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答1、生产价格就是由部门平均生产成本和社会平均利
润构成的价格生产价格形成后市场价格将围绕生产价格而上
下波动这只是价值规律作用形式的变动而不是对价值规律的
否定
2生产价格是由价值转化而来的它是价值的转化形式这
是因为
①生产价格是在价值基础上形成的②从全社会来看平均利润
总额与剩余价值总额是完全相等的。商品生产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也
是相等的③生产价格的变动归根到底是由价值的变动所引起的。
54、试述利润与剩余价值的关系。
答1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它表现为商品价值超
过成本价格的余额。利润实际上来源于资本家用可变资本购买的
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剩余价值但却在现象上表现为资
本家全部预付资本所带来的增加额。
2剩余价值和利润不仅在质上是相同的剩余价值是利润
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表现形式而且在量上也是相等的
剩余价值和利润所不同的只是剩余价值是对可变资本而言的
利润是对全部资本而言的。
3因此剩余价值一旦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的起源以及
它所反映的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关系就被掩盖了。在资本主义社
会利润所造成的假象就是它是资本的产物同劳动完全无关。
55、为什么会出现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其具体表现有哪些
答1、经济全球化主要是指贸易、投资、金融、生产等
活动的全球化即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最佳配置。从根源上
说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的高度发展要求进一步跨越民族和国家
疆界的产物其实质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一轮对外扩张
2、出现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主要原因有经济全球化进程加
快的主要原因是①、新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通信技术日新月
异的进步和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加强了国际经济联系②、
国际贸易的自由程度大提高。各国都有发展国际经济关系的迫切要
求因而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③、国际资本流动的大幅增加
3、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资源配置的国际化其具体表现有
1生产的全球化。
2贸易的全球化
3资本的全球化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