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09

《探秘帕金森,从容应对有妙招》

一、什么是帕金森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人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目前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神经系统老化、多因素相互作用等有关。

帕金森病会出现特征性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运动症状主要包括四大类:

静止性震颤:患者在处于静止状态时,手部、手臂以及腿部等部位可发生抖动或颤抖,典型表现是拇指与屈曲的食指间搓丸样动作,频率为四到六赫兹,静止位出现或明显,运动时减轻或停止,紧张或激动时加剧,入睡后消失。

肌肉强直:表现为肌肉僵硬,可出现铅管样与齿轮样强直,患者头部前倾屈曲,躯干屈曲,肘关节屈曲,腕关节伸直,前臂内收及膝关节略微弯曲。

动作迟缓:受到静止性震颤以及肌肉强直等因素的影响,患者动作缓慢、笨拙,可出现面具脸、小字征等,日常活动如早晨起来刷牙、洗脸、穿衣服花费时间明显增长。

姿势平衡障碍:表现为小碎步以及走路摇晃,走路时患侧上肢摆幅减小或消失,下肢拖曳,有时行走中全身僵住,不能动弹,出现冻结现象,有时迈步以后,以极小的步伐越走越快,不能及时止步,呈现前冲步态和慌张步态。

同时,帕金森病还伴有非运动症状,如便秘、睡眠障碍、认知障碍等。具体表现为:

感觉障碍:在疾病早期可出现嗅觉减退或睡眠障碍,中晚期可出现肢体麻木、疼痛等表现。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便秘、多汗、脂溢性皮炎,由于吞咽活动减少可导致流涎,疾病后期可出现性功能减退、排尿障碍或体位性低血压等。

精神和认知障碍:患者可出现抑郁、焦虑、认知障碍、幻觉等表现。例如,大约有 50% 的患者会出现焦虑或抑郁的症状,而认知障碍在帕金森病晚期患者中的发生率可达到 80%。此外,便秘是帕金森病非常常见的非运动症状,很多患者在出现运动症状之前就已有长时间便秘。患者还可能出现快速动眼期睡眠行为障碍,表现为在睡眠过程当中大喊大叫、拳打脚踢等现象,甚至会出现坠床。出现焦虑、抑郁提示与脑干的中缝核、蓝斑核受到病变有关系。除此之外,还包括嗅觉减退,多汗、疲劳无力等临床表现。

目前帕金森病无法治愈,但可通过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减轻症状。例如通过药物、手术、运动疗法、心理疏导及照料护理等综合治疗,可以改善帕金森病引起的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提高帕金森患者的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多数患者至少在起病的最初几年能够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有的甚至几十年都可以生活自理。因此,治疗不仅立足当前,而且需长期管理,以达到长期获益。

二、帕金森的症状有哪些

1. 运动症状

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主要有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姿势障碍等。首发症状多为震颤出现,表现为拇指与屈曲的食指间呈 “搓丸样” 动作,频率为 4~6 次 / 秒,静止时出现或明显,运动时减轻或停止,紧张或激动时加剧,入睡后消失。随后可逐渐出现活动缓慢、关节僵硬、冻结步态等。具体表现为:

运动迟缓:受到静止性震颤以及肌肉强直等因素的影响,患者动作缓慢、笨拙,可出现面具脸、小字征等,日常活动如早晨起来刷牙、洗脸、穿衣服花费时间明显增长。

肌强直:关节被动运动时阻力增高,似弯曲软铅管的感觉,有静止性震颤的病人中可感到阻力,有断续停顿,如同转动齿轮。患者头部前倾屈曲,躯干屈曲,肘关节屈曲,腕关节伸直,前臂内收及膝关节略微弯曲。

姿势障碍:表现为小碎步以及走路摇晃,走路时患侧上肢摆幅减小或消失,下肢拖曳,有时行走中全身僵住,不能动弹,出现冻结现象,有时迈步以后,以极小的步伐越走越快,不能及时止步,呈现前冲步态和慌张步态。

2. 非运动症状

早期可出现感觉障碍,即嗅觉减退、睡眠障碍等,后逐渐出现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便秘、多汗、流涎、排尿障碍或体位性低血压等,晚期可伴肢体麻木、疼痛,多数患者可有焦虑、抑郁,少数患者在晚期可出现幻觉甚至发生痴呆等。具体表现为:

感觉障碍:早期即可出现嗅觉减退,中晚期常有肢体麻木、疼痛。

睡眠障碍:睡眠困难、睡眠片段化、睡眠不持续。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可有便秘、多汗、面部油脂分泌增多、流涎。疾病后期可出现性功能减退、排尿障碍或体位性低血压等。

精神障碍:表现为抑郁,并常伴有焦虑。晚期可发生幻觉、认知障碍、痴呆。大约有 50% 的患者会出现焦虑或抑郁的症状,而认知障碍在帕金森病晚期患者中的发生率可达到 80%。

三、帕金森的病因是什么

目前帕金森病的确切病因仍不清楚,可能与年龄、遗传、环境、氧化应激等因素有关。主要原因包括遗传因素、年龄因素、环境因素、神经系统老化等。

遗传因素在帕金森病的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研究结果显示 5% - 10% 的帕金森患者有家族史,部分帕金森病患者有家族遗传病史,如 SNCA,LRRK2,PARK2.PINK1 和 DJ - 1 等基因的突变可能导致帕金森病,越是年轻者遗传参与发病的可能性越大。有阳性家族史的人患病概率会比一般人高,呈现明显的家族聚集表现,几乎每代人中都有人发病。

年龄因素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帕金森病平均发病年龄在 60 岁左右,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越来越高。年龄是帕金森最主要的因素,帕金森在 65 岁以上的发病率是 1.7%,到 80 岁以上是 4% - 5%。随着年龄的增加,中脑黑质的神经细胞在逐渐减少,正常人也都在减少,到一定年龄以后,减少到一个阈值,比如到 50% 的时候就表现为帕金森病。

环境因素对帕金森病的发生有很大影响。长期接触杀虫剂、除草剂或者某些工业化学品等可能是导致帕金森的危险因素,如农药、工业汞、锰等毒物,环境中的某些杀虫剂、除草剂、鱼藤酮等工业或农业毒素含有嗜神经毒素会引起大脑神经发生改变,从而引起帕金森。对有帕金森病家族史及有关基因携带者,有毒化学物品接触者,均应视为高危人群,须密切监护随访,定期体检,并加强健康教育,重视自我防护。此外,喝井水的人容易得帕金森,因为井水以前里头有农药,焊工点焊以后冒出来的烟里有锰金属,长期接触这些物质容易增加帕金森的发病率。

神经系统老化是帕金森发病的重要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神经系统逐渐老化,神经元的损伤和死亡增多,导致神经递质多巴胺的减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开始呈退行性改变,衰老是帕金森发生的重要因素。帕金森病主要与神经系统老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年龄越大,发生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的概率越高。

总之,帕金森病是多种致病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病变表现,在环境因素、神经系统老化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才会导致发病。

四、如何应对帕金森

一般治疗:分为营养支持、日常生活支持、心理支持等。帕金森患者可能面临进食困难、行动不便等问题,家属应给予更多的照顾关心,使其保持愉悦心情。对进食困难的患者,家属可帮助其进食,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设置防滑橡胶桌垫、大把手餐具等设施,为患者提供便利,提高生活质量。此外,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的情绪,家属要积极进行心理疏导,给予心理支持,让患者感受到家人的关爱。

药物治疗:针对不同类型患者有不同的药物选择,需严格根据医嘱服用药物,不可擅自加药或减药。帕金森用药注意事项可分为用药原则和首选药物原则。用药原则是以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为目标,坚持 “剂量滴定” 原则,防止产生药物的急性副作用,力争实现以小剂量达到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甚至避免副作用的产生,强调个体化治疗。首选药物方面,小于 65 岁患者可选择非麦角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如罗布尼罗,B 型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如司来吉兰,金刚烷胺或抗胆碱能药如苯海索,以及复方左旋多巴;大于等于 65 岁患者首选左旋多巴,必要时可加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如普拉克索等或儿茶酚 - O - 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如恩他卡朋,尽可能不用苯海索。蛋白类食物与左旋多巴同服可降低药效,因此与蛋白类食物同服时,需间隔至少 2 小时。患者确诊帕金森后应及时接受医院的专业化指导治疗,最大程度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帕金森病患者的药物治疗是一项重要的治疗措施,但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药物治疗需要严格遵循医生的处方和剂量,不得私自增加或减少用药量。帕金森病患者药物治疗需要逐渐开始和逐渐停止,不能突然停止或开始用药。患者在用药期间需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如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失眠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并调整用药方案。帕金森病患者需要注意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因此应在用药前告知医生所有正在使用的药物。患者在用药期间需要注意饮食清淡、不过食辛辣、刺激性食品,以避免加重药物副作用。最后,患者需要经常复诊,及时向医生反映用药效果和副作用,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帕金森病时需要注意按时服药,因为帕金森药都有时间点和半衰期。美多芭制剂要强调空腹吃,非空腹情况会阻碍美多芭的吸收和进入脑内的过程。对于吃多种药的帕金森患者,家人最好帮他做一个日记,记录几点钟吃的药、吃药后几点能动以及何时处于关期等,把日记拿给医生看,以便医生更好地调整药物用量。

手术治疗:适用于早期药物治疗明显,长期使用药物疗效减退,出现恶化的患者,手术禁忌证是非原发性帕金森的帕金森叠加综合征,术后仍然需要使用药物治疗,但可适量减少剂量。帕金森氏病手术患者需要满足以下条件:患者年龄在 75 岁以下,已经就诊为帕金森氏病,病程 5 年以上,而且对药物治疗开始效果非常好,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药物治疗的效果逐渐减低,而且出现了药物的并发症如异动等。目前脑立体定向手术是比较成熟的帕金森手术方法,采用现代脑维定位和定向仪引导,将微电极、穿刺针等显微器械植入脑内特定靶点,通过记录电生理、留取组织标本、去除病灶等方法,诊断和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的各种病症,可以从根本上切断病症的发生点,从而消除帕金森病的症状,使患者恢复自如的生活和自理能力。手术适用人群主要包括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曾经使用过左旋多巴药物治疗且有效的患者、手术治疗明显下降出现运动不能或运动障碍等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患者、排除了隐性痴呆和精神疾病患者、年龄在十六岁以上七十岁以下的患者。

帕金森病可以采取手术治疗,目前经常采用的手术治疗方法是 dbs 治疗方法。进行手术治疗需要掌握好适应症,年龄不能超过 75 岁,同时需要进行药物的冲击试验,以及评估患者的认知能力测试和精神测试。

患者自身应保持心态平和,家属应给予充分关心和心理安慰,坚持药物治疗,听从医生指导。很多智商高的帕金森患者,得病后往往不敢再与人交往,这时家属发挥着重大作用,在生活中应给予患者充分关心,多做换位思考,多给患者一些心理上的安慰。除此之外,最重要还是让患者坚持药物治疗,听从医生指导,积极合理用药。患者自身也应保持心态平和,因为本身帕金森病是可以在治疗后得到控制的,所以患者应有足够的自信心去面对帕金森。家属是病人最亲近的人,和病人相处时间最多的人,对病人的生活起居以及心理开导方面,家属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作用很大。平时可以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饮食治疗、锻炼治疗等。家属一定要好好照顾患者,让患者感觉家人的爱,从而才能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帕金森,无法阻挡的生命之光》 一、帕金森病带来的挑战 帕金森病给患者带来了诸多严峻的挑战。首先,在身体方面,患者...
    听风_772f阅读 74评论 0 0
  • 对于帕金森病患者而言,“多巴胺”一词肯定不会陌生。在得到确诊后,他们通常需依赖如美多芭、息宁、森福罗等药物来提高多...
    快乐无疆阅读 58评论 0 0
  • 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通常在中年或老年人中发病。该病的主要症状包括肌肉僵硬、震颤、运动缓慢和平衡障...
    川_44c6阅读 68评论 0 0
  • 在帕金森病的早期治疗中,常规做法是先采用西医药物干预。然而,有些患者在被诊断为帕金森病后,由于心态问题,往往...
    快乐无疆阅读 74评论 0 0
  • 抗帕金森病药物“美多芭”疗效虽好,但千万不要乱吃哦! 帕金森患者对美多芭这个名字肯定不陌生,美多芭是抗帕金森病药物...
    疑难杂症科普阅读 6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