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了一整天班,从早上7:30出门办事,10:00上班,到晚上八点回到家,整整12小时,中途实在太困了,只好偷偷在值班房的沙发上盹了15分钟。
回到家已经精疲力尽了。
吃过晚饭,女儿拖着迟迟不肯去写作业。
爸爸催促她,“肖乐萱,快去写作业!”
她仿佛没听见,继续弄着手上的链子,缠在小狗的脖颈上一圈又一圈。跟着小狗绕着茶几跑。
我在一旁看见,就说:乐乐,现在已经快9点钟了,妈妈知道今天是周五,你想放松一下,回到家已经3个小时了,也放松了这么久,现在花一个小时去把作业写一写,可以吗?
女儿仍低头不做声,良久才说一句:“我想和李星怡玩。”
我回答道:“李星怡现在说不定也在家写作业呢,她现在都听妈妈的话,先写完作业再去玩。你写完作业再去和她玩吧!不然等会玩到很晚,没有精力再去写作业了。”
“NO,NO!”女儿叉起腰,下巴昂着,头偏向一侧,气鼓鼓地说不。
我见她这样,知道谈话陷入僵局了。一时不知道用什么办法来破解。
只好说道,“妈妈已经跟你说过,周五的时候,可以看电视,可以放松,但是也要在写完大部分作业的前提下,今天回家已经玩了这么久了,现在还想和李星怡玩,那为什么不放学回家就找她玩呢?”
女儿仍旧鼓着腮帮子,气呼呼地不说一句话。
我说,“那你叫一下李星怡,看看她现在有没有空吧!”
她看起来似乎心动了一下,不过还是没有动。
“你不叫,那妈妈帮你叫喽!”
我站在阳台上朝楼上呼喊了几声,没喊应。她见状赶忙出来趴在阳台栏杆上,大声呼唤了几声李星怡的名字。
结果人家从窗口探出头来说,“我现在不能玩,我要写作业!”
她只好闷闷不乐地回到客厅。
这时候我已经没多少耐心了,我想再不能在这里待下去了,不然等下可能会控制不住情绪要训人了,情绪不好的时候,不要教育孩子。
我就跟老公说我要下去散心。
女儿见状,又开始叫起来,“你们又要把我一个人留在家里,寒假的时候你们就让我自己一人呆在家里,现在又要这样!”
我说,“那你就跟我们一起下去吧!我今天很累,要出去散一下心。”
“我不出去!”她又叫了起来。
我已经没有精力跟她纠缠了。爸爸在一旁说,那你和我们一起下去吧!
我正要走过去拉她一起出去的时候,她飞快地跑到阳台,把客厅门关上,大声朝我们做鬼脸“噜噜噜.......”
说什么都没用,已经无计可施了。我就开门出去了,爸爸跟在我身后一起出来。
出来后,我们俩都觉得,“这孩子太犟了!”
“是不是我们没人理解她,没真正懂她呢?”“她就是想玩,又怕我们不答应,只好通过这种使情绪的方式表达出来”我和老公探讨道。
我觉得我们有必要教她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需求。
“对”,老公附和道,“但是在她说出自己需求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做到认真倾听,而不是想着首先要去说服她,我就是这样子的。”
说到这里的时候,我心有所触动,每当孩子表达她的需求时,我有没有真正尊重她的需求呢?
就比如说她今天和我说要和李星怡玩的时候,我有没有第一时间答应呢?我在担心害怕什么,害怕她没精力写作业,完不成作业吗?
如果真是因为和同伴玩而影响了写作业,我可以事后和她再分析,这不正是她从实践中学习的机会吗?为什么我连这个机会都不给她,而是一定要她按照我的想法去先写作业,再去玩呢?
想到这里,我觉得我还是没有学会真正去尊重孩子!还是存在太多强加的意愿在孩子身上!
教育花的是慢功夫,就算花费了30分钟让她玩,然后再从中让她去体会这样做的结果,又有何不可?我何必急于这30分钟?
看来,我还是需要从自己改变开始,惟有自己改变,放下身段,真正去理解,体会孩子的感受,才能真正做到有效的沟通!孩子也就不会有那么多情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