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平常百姓,一天三顿饭,菜篮子问题是要时时关注的。
最近两周以来,菜价猛增,甚至是一天一个价。超市里的菠菜每斤卖到十五块多,圆白菜三块多,西红柿四块多,就连沉的压手的青萝卜,还三块多呢。
菜价猛增,不知是否与老天的持续降雨有关。
上午好不容易雨停,阴转多云的天气,已算作老天给咱的最大恩赐了。机不可失,赶紧的骑车去附近农贸市场转了一圈,了解下菜价行情,顺便买了满满一车筐子各色菜蔬。
大致的结果是,农贸市场的菜价也在水涨船高,各种菜疏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增长。但相比超市,还是便宜不少,通常情况下,农贸市场会比超市里的菜价便宜1/3多。
在农贸市场里,又分两种情况:
一是自产自销的卖家,量少价低,同时也存在品相较次的现象。
二是蔬菜商贩的固定摊位,量大价格高,菜疏多来自外地。
但总的来说,农贸市场的蔬菜,无论数量和价格,还是要比超市选择性大,合算得多。
居家过日子,算计是少不了的。老话说,吃不愁,穿不愁,算计不到就受穷。
当然,这是指的过去计划经济下,大家的工资都差不多,过日子是大手大脚,还是精打细算,其最终的结果会相去甚远。
眼下,大伙的日子都过好了,多花个一星半点的,也不可能沦落到吃不上饭的地步。特别是对生活节奏紧张的年轻人来说,时间成本也是要考虑的因素。在可能的情况下,对于性价比的考虑,更多是就心理的舒适度而言。
我就不止一次地听儿子说,时间成本,时间成本。所以去农贸市场买菜的,多半是些不需要计算时间成本的人群,如我们退休一族。
话题扯远了,还得再拉回来。
以今天购得的几种菜蔬为例,西红柿2.5元/斤,圆白菜2.3元/斤,青萝卜1.5元/斤,土豆1.0元/斤,黄心地瓜1.3元/斤,……。与先生的两辆自行车,两个车筐几乎全满了。
一个城市的农贸市场,往往是这个城市最富有烟火气的地方。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作家汪曾祺就是一个到哪里,都爱逛菜市场的人。他在自己的文中写道:“到了一个新地方,有人爱逛百货公司,有人爱逛书店,我宁可去逛逛菜市。看看生鸡活鸭、新鲜水灵的瓜菜、彤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
《舌尖上的中国》导演陈晓卿也说,要认识一座城市,便要去看它的菜市场,那样才是“肌肤之亲”,菜市场是这座城市装都装不了的地方。
特别是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菜市场更是不得不经常光顾的地方。试想,在菜市场里,既买到了新鲜的菜疏,又省了银子,锻炼了身体,还能感受到浓浓的烟火气,可谓一举数得,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