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我们进行了第4次研修,学习了《浅谈自觉一"悟"》和《行动》两篇文章及倾听和共情两项技术,收获受益颇多:
一、在《浅谈自觉一“悟“》中学习并知道了自觉的概念、产生途径和自觉的层面层次。
自觉就是指主体对本性的自我省悟、自我发现和自我升华的心理过程。
自觉的产生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生理与心理交相激发的结果。
自觉的具体途径和契机是因人而异的,静坐练功、凝神养气、静等反省是当代人切实可行的途经,古人倡导悟道方式为半日静坐半日读书。
自觉的层面与层次,世界上没有完全昏沉不悟的人,只有程度不同的觉悟人,不同层面的人,知识兴趣和能力的方向不同,不懂层次的人,其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不一样。自觉的发展是在旋梯式的否定之否定中逐步升级的。最低层次是温饱,其次是功名利禄,更高一层是爱,再高一层是艺术,这些所悟有高下之分,所得亦有层次之异,各得其所丝毫不爽,但这些层面偏执一端,痴迷而行,故终于无法跳出痛苦的人生“怪圈“。唯上根利智者,方能虔诚练功悟道,以致超凡入圣,明了生命和宇宙的真谛,得大自在,自觉觉他,普渡众生,从而成为万世师表、人天楷模。
感悟:活在当下,修好生活禅,觉察、处理好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巨细之事,努力实现自己所在层面层次的自觉,让生活更美好。
二、在《行动》中,学习了行动的概念、知与行的关系、用行动判断心理健康的标准及知行合一的方法和行动的重要性。
1.行动的概念:行动是相对于认知和情绪情感而言的。行动就是要让自己动作起来,而不是停留在想和受的阶段。
2.行动用于判断心理健康标准:心口行基本一致,行动力简洁明快、行动有力,即心身健康;人口行相互矛盾和纠结,精神痛苦无功,顾虑重重、拖泥带水,缺乏行动力和行动乏力即为心理问题严重者。
3.知与行的关系,明朝大思想家王阳明“知到真切笃实既是行,行到精觉明察处即是知“知行功夫,本不可离“就如同手掌手背,他认为暂时做不到的行为是知之不深切的缘故,而之所以知之不够深切,又是因为对行为的理解认识和力度还不到位造成,他主张知行合一,强调坚决果断地行动和深入细致地感悟相结合,形成良性循环。很多来访者经常讲“道理我都知道,就是做不到"是他们知道的并非深层次的“真知真见“,而是流于表面的理解和认同,用弗洛伊德的意识和潜意识理论来解释,一般性知道是意识层面的事,深层次的知则包括潜意识层面的认同和共鸣,这种知本身就是一种下意识的行,知与行只有到了这个层面上才是合一的。
4.怎样做到知行合一
弗洛伊德告诉我们,带着强烈情感的行动则很容易进入潜意识,故怀真心实意和诚敬之心做事容易成功。还举例有否潜意识层面的性行为来判断真假同性恋,对真同性恋要接受,自有它存在之理由,假同性恋要为其留下回归之路。
5.行动的重要性
孔子对三思而后行批评,认为再斯可也,思考两次就足已,主张敏于行而讷于言,行动派典范。
日本森田疗法创始人森田正马说:把生存写在行动上,让行动做我一生的将领。
对于心理障碍者,要尽量淡化感觉,强化行动;凡事尽量先去做,不要总在想;行动改变一切,不找任何借口。行动是一把剑,可破一切烦。
感悟:行动是提高效率的最好途径之一。
三、两项技术:倾听技术和共情
倾听技术要点:1.自然的注视来访者,让其感觉到咨询师的善意关注;2.澄清:咨询师提炼出来访者表达的主题,进一步询问信息以暴露来访者内心矛盾的过程,通常使用是不是,有没有等封闭式提问方式。3.释义:咨询师用更准确和简洁的词语重述一遍来访者要表达的内容,用以阐释其意义。有时这样说,你是不是想说…4.情感反应:咨询师捕捉来访者语言表达和情感体验的信息,理解来访者的同时,及时对来访者当下的情感作出反应。
共情技术:咨询师感同身受,设身处地的体会来访者当下的内心情感,并通过情感反应与来访者交流。
关键点:1.证实反应,同声相呼,实理同归,同类的声音可以彼此呼应,合乎实际的道理会有同共同的结果。2.抱持性环境:在咨询室里发生的任何事情都是符合来访者心理需求的,任何情绪表达都是可以理解的,咨询师就像一个足够好的母亲,精神上怀抱着来访者,关注着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