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的早晨,因为身体发懒请了假,没有闹钟的催促,窝在被子里睡了个踏实的懒觉。醒来后慢悠悠煮了碗热粥,刚把早餐的碗洗干净,对象就领着“小崽子”来了——姐夫临时去医院隔离,小家伙便暂托到我这儿蹭午饭。
饭桌上还算太平,可刚放下筷子,小崽子就揉着眼睛撒娇,小声念叨想看“小马宝莉”。我没直接拒绝,只是笑着说:“现在咱们都不看手机,陪你玩点更有意思的,好不好?”她眨着眼睛没反驳,我趁机翻出抽屉里的手工材料包,让她自己挑喜欢的样式:卡纸、黏土、还有亮晶晶的贴纸,她手指点着黏土包,立马忘了手机这回事,脆生生地喊“就做这个!”
接下来的时间,成了我俩的“手工专场”。她负责把黏土捏成歪歪扭扭的小动物,我帮着剪卡纸做小房子,偶尔她捏错了嘴噘起来,我就把自己的“作品”也故意捏变形,逗得她咯咯笑。
原本以为小孩子坐不住,没想到这一玩就是一个多小时,直到我说“该歇会儿啦”,她也没闹脾气,抱着刚做好的“黏土小兔子”,乖乖躺在沙发上没多久就睡着了。
看着她熟睡的小脸蛋,突然想起之前见过的一个场景:有次回老家,亲戚家的小孩们总围着手机抢,直到一个小姐姐坐在旁边看绘本,没一会儿,原本闹哄哄的孩子就一个个凑过去,踮着脚跟着看画面。
原来孩子不是天生“迷恋手机”,只是当周围的人都盯着屏幕时,他们找不到更有趣的选择——手机是“省事”的办法,却不是最好的办法。
比起把手机扔给她、换自己一时清净,我更想陪她把时间花在“能动手、有温度”的事上。毕竟孩子就像一面小镜子,你愿意放下手机陪她玩,她就会跟着你发现:原来不看视频,捏黏土、说悄悄话,也能这么开心。
后来才慢慢明白,不管是帮孩子改掉依赖手机的小习惯,还是我们自己想改点毛病,硬邦邦的“限制”往往没用。真正管用的,是用一个更棒的选择,把坏习惯悄悄“挤走”——就像今天,一碗热饭、一筐手工材料,就比“不许看手机”的命令,管用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