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家在鼓吹“大众创业”,其实目的很明显,一是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需要大量新兴产业,而创业又是发展新兴产业的最快方法;二是国家需要解决就业问题,创业公司能够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但是无论是创业者,还是投资人,都对它持否定态度,道理也很简单。国家需要新兴产业,实际上是从一大堆创业公司里选出最后活下来的,至于那些失败的,对不起,就当是历史的炮灰了。对于国家来说总体是有利的,但对于每个人来说,要足够幸运才能成为那1%。
对于“大众创业”,大家的认识是很清醒的,但对于“应试教育”,我看了一下,大家褒贬不一。其实这两者的本质是一样的。
应试应试,说白了就是以考试为导向的教育方式。而考试又是什么?是筛选工具。因为高考的难度和复杂程度早已超出了“检验所学知识”的程度。或者换句话说,没有人能够仅仅把课本学完而且不复习就能考出好成绩的。高考作为筛选工具,作用就是为国家筛选出足够聪明或者勤奋的人,以后这些人可以出人头地。至于其他人的命运,高考管不着。反正他们是螺丝钉,不合格的残次品就该处理,处理完一批又有一批。
后面那群人,也许去学一门手艺就能活得不错,但是他们把宝贵的时间修炼“高考”这一技能系统,就像辛辛苦苦打到满级的网游下线停止运营了一样,有些人能把号换成别的东西,但多数人什么也得不到。
你可以说高考是公平的,横向来比较当然是公平的。但大多数情况下,公平和效率是一个权衡。比如说,大家都穷是公平的,但是有富有穷虽然不公平,但比起前一种情况能干更多的事情。纵向来比,应试教育不是利用时间最优的办法。我这里是假设应试教育的目的是教育,不再把它看成筛选工具。换句话来说,给定相同的时间,应试教育不是投入产出比最高的。有些人可能会问,若是给你最好的教育资源,应试教育当然不是最优的。我的意思是,就按照每个人现有的资源水平,应试教育对时间的分配不是最优的。古话说得好,“梅开二度不如独尊一术”,应试教育每门都学点,就好像技能树上面每个技能都加一点,到竞技场能干嘛?送死吗?
有人又说穷人家的孩子不靠应试教育就获得不了教育资源,也是够了,就算你上的起学,外面总有培训班比你学校老师讲的好,穷人家的孩子还是获得不了。有钱人花钱买教育,本来就是天经地义的。而没钱的人也可以通过线上资源、图书馆或者学校的社团来获得知识。退一万步来讲,就算穷人家的孩子只有学校一条路能够获得知识,那也应该是建立在自愿、非强迫的原则下。美国的高中生研究微积分,研究经济学,那真是出于兴趣。我高中时候参加了由学校组织的经济学社团,几乎没掏过我一分钱,只是活动的时候分摊场地费用就行了。然而这种东西到最后也在高考的威压之下销声匿迹。现在我如果有时间肯定会去研究代码,但是我现在没有,还得复习准备考研,还得背政治的一大堆东西。没有人是整天都想玩的,想玩的都是受应试教育压迫的,被逼的。
可惜这个社会没人把你当人看,都是社会主义的螺丝钉而已,各位也没高到哪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