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天去了个饭局,气氛欢乐得不像话。
还没走到餐桌,就听见操着一口青岛大姨的口音,听着巨像黄渤。这个人,你也许认识,也许不认识。
怎么说呢?
他是个演员,不是老薛唱的那个令人心碎的演员,不是什么超著名的拼命演技派,也不是什么火爆的鲜肉演员。
他就是一个中年老腊肉,乍看,形象上不帅、不鲜,名气也不温、不火,微博粉丝刚刚过五位数,当然后面没有“万”这个字。
他对自己的定位是个喜剧演员,我看过他演的角色,《极品家丁》里的福伯,《最好的我们》中的潘主任。
我觉得戏外的老腊肉似乎更鲜活,有魅力,简直是自带喜剧BGM。
他煞有介事的讲,很多人不愿意跟他对戏。
我们问为啥?
他干脆眉头紧皱,那坨干枯似鸟叔的头发也跟着一颤一颤的,以为要来一段作为演员的基本素养,或者心酸往事。
他竟然回答:“他们怕跟我对视啊,看到我就笑场。”
片场上的他,从来都是一个活跃气氛的担当,他爱讲笑话,更爱笑。
甚至拿自己的痛风指数指数来调侃。
“我今年一检查身体,痛风指数过了600,医生说我啊,可当回事儿啊,一般人,这个指数早就拄拐棍儿坐轮椅了,本来想戒烟戒酒希望人生容易点儿,后来翻箱倒柜,发现一张五六年前的体检单,指数700呢,原来这个水平,被自己保持的这么好,默默点燃一支烟,当自己刚才说的话是放屁……”
乐观心大的生活方式没有什么不好,如此“没心没肺”,令人羡慕。
生活里的坎儿,脚下的绊儿,不会因为你的焦虑,你的愁眉苦脸,就自动消失,“没心没肺”或许是一种不错的解决之道。
2.
他最恨一个人,也最爱一个人,就是黄渤。就是他带入了演员这一行。
有天晚上他正喝酒,已经有点晕了,黄渤电话里跟他讲:“磊子,你来哈尔滨啊,我主演的电影,我给你争取个角色,快快地!”
“演啥电影啊,我不去,演不了吧,不行!”迷迷糊糊挂断电话,继续喝酒,喝到天都朦朦亮。
到头睡了一会儿,没几个小时,忽然醒来,隐约好像记得昨天有人给他打电话来着,一翻来电,是黄渤,于是就回了过去。
电话里,黄渤仍然讲昨天的事,叫他去哈尔滨拍电影,他立马买了飞机票,直接到片场,黄渤一看他,整个人是懵的,那表情好像走错了片场,脸上还带着迷之微笑,一看就是还没醒酒的状态。
“刚喝完来的啊”
“没有,昨天晚上喝的,喝到五点多。”
黄渤把他拉到导演跟前,商量给他定角色,导演说:“那你给我讲个笑话吧!”
酒都没醒,别说讲笑话,能听懂导演说啥已经不错了。
于是啥角色也没争取上。自己灰溜溜的回老家去了。
但是黄渤不死心,偏偏又打电话把他从青岛喊过来,再试镜,导演一看,这不还是上次内个一脸懵逼的傻小子嘛。
“还没走呢?”
他一听导演这么问,就乐了,整个人开始放松。
“啊,我又从家来的。”
黄渤也在旁边极力推荐,“这小子不错,可搞笑了,就是个笑话,导演,你先给他整个角色试试,试试。”
于是演了一个保安队长的角色,跟导演越混越熟,喝酒侃大山,啥都行,活跃整个片场。
戏份原本并不多,因为自己的积极活跃,暴露奇葩本性,加了不少戏,加到导演都躲在厕所里不敢出来了,脑洞实在不够,因为角色已经死了,给尸体还怎么加戏,可给导演加怕了。
每拍一场戏,黄渤都过来看,怕他演不好,就每次都过来陪着。
他也不停感叹,黄渤真对自己太够意思了,时刻帮衬着自己,当自己的事儿,人生得一兄弟足以。
说的就是那部《倔强的萝卜》。
3.
忆起学生时代的自己,他一直诧异,不优秀不突出,空有一身生产段子的不算本事的本事,却一直很幸运。
那时候学习旅游管理专业,到酒店里去实习,恰好这个酒店新上任一位总监,来自香港。
第一天就问大家要英文名字,苦于自己当时是个学渣,除了Tom andJerry,关于英文名字,也是所知甚少。
赶紧求身边同学给想一个,原来都是半斤八两,眼看总监大人就要问到自己,他忽然记起家里有个电器,叫菲利普,得,就这个吧!
“菲利普。”
其他人都是麦克,杰克,没起成李雷和韩梅梅,都算学霸了。
结果第二天就被安排到前台工作,不用打扫卫生,不用干活,还能西装革履,其他的Tom和Jerry,仍然回到客房部,抹桌子擦地板去了。
4.
上面这两个故事,只是发生在他自己身上的,比较具有代表性,还有很多他周围人的故事。
一顿饭下来,真是浪费了海底捞,只顾听段子了。
毫不夸张,我可是哭着听完,被笑哭的。
这个人到底是谁?
他说他是青岛籍张磊,一个喜剧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