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新旧社会交替阶段的女子,有很多都命运坎坷。她们中很多人都有着开阔的思想,却仍旧陷入千百年来无法挣脱的性别束缚中。但陈衡哲却是民国时期的一个例外。她不是最美的,不是出身最高贵的,甚至也不是最优秀的,但却唯有她凭着自己“造命”,完满地过完了一生。她曾是第一批获得清华奖学金的9名女留学生之一,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出色的女作家、中国第一位女教授。那她又有着怎么传奇的人生呢?听小编给大家慢慢道来。
1890年7月29日,陈衡哲出生在江苏武进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家境优越的陈衡哲自小就开始学习诗词歌赋和西洋知识。7岁时,陈衡哲便大胆地拒绝裹脚,这是她一生抗争旧社会束缚的开始。17岁时,父亲为她在成都订下了亲事,她大胆地拒绝,说“永远不结婚”。
1905年,陈衡哲成功进入上海中英女子医学院就读,在这里,她打下了坚实的英语基础。民国三年,清华学堂招收留学生远赴美国留学,陈衡哲果断地报了名,也顺利通过了考试,以庚子赔款的奖学金去美国学习5年。她后来还把大学生活写进了她1917年发表的白话小说《一日》中。这篇小说,后来被夏志清认为是中国最早的现代白话小说,而不是以往公认的鲁迅的《狂人日记》。
《一日》的发表,不仅使陈衡哲成为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位女作家,也使她与日后的丈夫任鸿隽相识。其实一开始陈衡哲和任鸿隽只是同学关系,而陈衡哲也完全没有结婚的想法。至于为何陈衡哲会改变主意,选择结婚,大概是因为任鸿隽并不介意陈衡哲的独身主义,反而是对她很真诚,从来不会强迫她半分,多的只有理解。
1920年,陈衡哲学成归国。这一年,她成为北京大学第一位女教授,并与任鸿隽成婚。能让抱定独身主义的她改变主意,与任鸿隽的一段表白不无关系:''你是不容易与一般的社会妥协的。我希望能做一个屏风,站在你和社会的中间,为中国来供奉和培养一位天才女子。''
婚后,陈衡哲作为一个有知识、有思想的母亲,她的子女也十分杰出。大女儿任以都获得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后,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后被聘为终身教授。是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华人女性;小儿子任以安1955年获得哈佛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1959年任美国华盛顿地质调查局研究员,1992年任全美地质学会会长;二女儿任以书,由于身体原因及照顾父母方便,从瓦沙大学毕业后回到中国,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担任大学教授,80年代重返美国后,在母校瓦沙大学担任翻译工作。
1961年,任鸿隽因突发脑溢血而去世。1976年,陈衡哲因患肺炎及并发症而去世,享年86岁。相隔15年,陈衡哲终于可以在别处与任鸿隽重逢了。回顾陈衡哲的一生,她做的最正确的决定正是为了那个值得托付的男人打破独身宣言,在孩子需要的时候陪伴在他们身边,在该为自己争取的时候努力,在该放弃的时候决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