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了《认知觉醒》这本书,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没有任何经济压力,你会如何度过余生?
这句话触动了我,我开始思考,如果,只是如果。
《岛上书店》的封面有一句话: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最艰难的那一年,将人生变得美好而辽阔。
2022年,是我最低谷、最艰难的一年,也是我开始觉醒、开始蜕变的一年。
2022年,是我人生成长中,最为关键的一年。
这一年,让我遇上书,在书中徜徉,与各色人物交谈,让我聆听了他们的故事,从他们的故事中也照见了自己。
01 如果没有任何经济压力,你会如何度过余生?
我想,我也找到了自己的最爱。
就像巩俐,她说这一辈子只会把演员这件事做好;
就像烈文虎克,他60年只为磨一镜,最终发明了显微镜。
就像《但是,还有书籍》中的每一位人物,他们一生只做自己的挚爱,有图书管理员,有译者,有漫画家……
他们一生都在追寻自己的梦想。
02 如果没有任何经济压力,你会如何度过余生?
我想,我就不会为了生计,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日复一日的重复,就像机器人一样,没有思想,重复工作。
海蓝老师说,人一生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工作,如果能把自己喜欢的、擅长的,和自己的工作结合起来,那是最幸福的事情。
海蓝老师,为了自己喜爱的工作,付出了很多,她38岁从医学转行,开始攻读心理学。
找到自己的人生挚爱,她说,如果一件事你喜欢并热爱,它就不是苦的,它不认同“学海无涯苦作舟”。
鲁迅先生,他认为一个国家想要强大起来,就必须要有一定的思想觉悟。
所以他弃医从文,为的就是从思想上解放中国人。
他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
他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03 如果没有任何经济压力,你会如何度过余生?
我想我会与书为伴,与写作为友。
高晓松曾经说过:“我小时候最大的梦想,就是有一块地方,里面全是我喜欢的书,我在那一呆就能呆一天。”
小时候自己也畅想着,以后长大要自己开一个属于自己书店,可以尽情的读自己喜欢的书。
后来高晓松真的开了一家书店,书店里面满是店主人喜欢的书、电影、唱片。
从3月25日,我开始阅读,到现在读了好多书;从6月30日,我开始写作日更,到今天刚好是100天。
从一开始的每天一页书,到现在也可以,一坐下来静静的读上一个小时;从一开始的每天200个字,到现在也可以,轻松的写出个千字文。
这就是时间的力量,这就是复利的力量。
都说,读书是最低成本的投资,作者耗费毕生心血,写出的书,你只需要花费很少的钱,就可以拜读学习,真是太划算了。
都说,写作不是作家的专属,只要我们会说话,就可以写作。
杰出不是一种天赋,而是一种刻意练习。只要你通过一定时间的刻意练习,这里的刻意练习,不是简单的重复。
就比如读书,你在读书前,首先需要看看书的封面、序言、推荐序、目录、后记,你需要大概了解一下这本书的内容,作者写出的目的,通过浏览找到自己知道的章节和不知道章节,对未知的重点阅读,对已知的章节可以略读。
就比如教孩子认字,孩子练琴等都是一样,我们不是要求你需要写多少遍,练习多少遍,虽然小时候我们就是被那样教育大的。
我们需要找到孩子的易错点,重点练习,已经掌握的就可以略过了,而不是一味的要求遍数和时间。这样日复一日,通过刻意练习,你会发现神奇的效果。
回想刚开始的自己,每天就是为了不断更,每天坚持日更,每天就是输出低质量的文章,自己有时候都不愿看,更何况别人。
04 如果没有任何经济压力,你会如何度过余生?
彪悍一只猫在《一年顶十年》中提到,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条件下,一定要报最贵的班,最贵有它的原因,你会加入一个不一样的社群,接触的人完全不一样。
我想,如果没有经济压力,我会跟随很多优秀的老师学习,不会想着如果报了这个课,孩子的奶粉钱怎么办,不会想报一个课程,来回考虑好几个月,才会下定决心。
我是没有勇气刷信用卡去报那些昂贵的班。
05 如果没有任何经济压力,你会如何度过余生?
那只是如果,现实还是现实,还是需要照样去上班,照样回归日常的生活。
把读书和写作作为自己的业余爱好,用它们丰满自己的内心世界,熬过那一个个寒冬。
期待,未来自己也可以从事着自己喜欢的工作,而不是为了生计。
期待,未来自己也可以用读书写作养活自己,用文字书写自己的人生。
期待,与你相逢在高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