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洗漱的节奏本来就很慢,还要一边刷牙一边跟我聊下天什么的,而当天她开始洗漱的时间已经有点迟,于是我又有压力了。在娃balabala一阵之后的间隙,我赶紧表达——
我:宝宝,妈妈有点着急。因为你睡着之后妈妈才能做自己的事,妈妈做完自己的事才能休息,所以你上床越晚,妈妈睡觉也就越晚… ...
娃(本来正在水龙头下打湿毛巾,这时突然转头对我说):妈妈,明天我想打破那个8:47的纪录,这样我上床就会更早些。
8:47是娃分房以来晚上上床的最早时间。之前,我希望她能保持这个纪录,甚至把上床的时间更提前一些,但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如愿。
娃主动提出第二天要打破这个纪录,我还挺意外的,但马上明白是我刚表达的信息见效了。娃其实是心疼我的,也愿意尽她的力量为我提供支持。
【总结】
孩子其实是愿意帮助和配合父母的,只要我们让孩子知道TA的行为对我们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让我们产生了什么样的感受。
而有些父母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孩子的行为妨碍了父母自身的需求时,习惯性地采取哄劝、说教、命令,甚至威胁的方式来处理,结果不见得能真正有效地改变孩子的行为,而且还可能招致孩子的反感甚至抵触。
当然,如果有朋友要关心一下第二天我女儿是否真的打破了她自己的纪录的话,答案是——并没有。 因为当天晚饭后她很投入地接着做一个手工,开始洗漱的时候,都已经过了8:47了… ...
不过没有关系,这些都是真实的生活。 当孩子主动提议第二天要更早上床的时候,我相信她是真心实意的。第二天她忙着继续做自己的手工,希望赶在睡觉前完成。在那个当下,她把自己的需求排到了第一位,我也完全能够理解。并且,这不妨碍我之后在被她的其他行为困扰时,继续运用“行为+影响+感受”的公式来表达,因为这样的沟通方式,相比惯常的那些表达,更能唤起她对别人需求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