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说话之间,小宝说我在她回来那天,我跟她说话带有讽刺挖苦,我感到很意外、很吃惊!
我说:除了你弟弟那时候,对我们说的话百般抗拒,就是对的,他也能找出理由辩解对抗,说话对他有过讽刺、挖苦或嘲笑的意味。对女儿,我根本没有,从来就没有过,你这样想、这样认为,我心里真的很难过!
原来,是因为我对她近段时间的生活不了解。她说,爸爸看了她发的图片,给点了赞,还评论说:我的最爱!
我说:在你心情不好的时候,我经常翻看你的朋友圈,总是想尽办法帮你舒缓。现在,你一切顺利,我很放心,也就没有特意去翻看你的微信。因为我朋友圈的广告霸屏,我也很少浏览。
虽然是个误会,但孩子这样想,我还是感觉很伤感。这完全是我的疏忽和没有顾及所导致的呀!
回想这一年来,孩子的的生活坎坎坷坷,虽然经历让人成长,但是煎熬的过程还是痛苦的。
想着想着,竟然没有了睡意,于是,重新打开灯,翻开爱不完阿拉丁来读。
读着读着,慢慢地放下了、释然了。
凌晨两点的样子,合上书,关上灯,安然入睡,准备养精蓄锐,迎接美好明天。
万能的爱不完阿拉丁,现在,我还是想把我的舒缓阅读摘录下来,以深刻印象。
《学习自然法则的十个常见问题》之问题七:如何走出灰暗过去,重新活出崭新自己?
……
要走出来,其实你需要改变你的验收方式,也就是你对这段经历,如何向自己诠释。
第一、越强调过去有多幸福,就越凸显目前有多痛苦。过去的已经过去,感恩过去成就了今天的你,丰富了你人生的阅历。这段经历未必是愉快的,但是的确让你经验了不同的东西。试着去拥抱你的过去。
第二、与其停留在“我小时候有多幸福”,不如聚焦在“未来我的小孩会有多幸福”,因为经历了一件事,你更加懂得小孩要的是什么,从一个小孩的视角看出去是怎么样的。把你以前曾经拥有过的喜悦,都给你未来的孩子留住吧。
第三、不要怪罪任何人的任何行为,因为当一个人聚焦在负面想法的时候,他是不可能会做出什么最佳回应的。很多问题,你的长辈也可能是第一次遇到没有经验,有时候也不容易回应、处理得好。不管当时的情形是怎么样的,你这样想就会马上让自己感觉比较好。告诉自己说:他们也有他们的忧虑和恐惧,他们也未必懂得如何做最佳的处理,给我也不一定能够完美处理,每个人都是从他的经验中学习。
第四、有些事情不是你年纪够大就能够插手的,因为很多事件是别人创造出来的,不是你创造出来的。当你看不过眼,插手进去的时候,情况不会更好,反而更糟。因为当大家都聚焦在问题的时候,问题只会越变越大。告诉自己说:每个人都创造他自己的经验,我即使插手都是于事无补的。别把自己看成救世主,没你不行。如果有你在事情才可以摆平,请问你不在的时候又当怎的?
第五、发生了如果他们给你解释,很好;没有给你解释,也很好。人们会做某一种动作,往往是出于能量的带动,而不是每一种动作都是很有意识的举动。所以即使他们给你解释,也只是事后的合理化,而不见得是事实的真相。而且,从一个很超越的角度来说,也没有所谓的事实真相,因为不同的人会看到不同的实相。你问每一个经历同样事件的人,他们的版本都是不一样的,因为每个人创造自己的实相。他们给你解释都好,你听到的也只是其中一个版本,没有哪一个版本才是唯一的对,因为每一个版本都是主观的!
第六、不要给自己任何理由去合理化自己今天为什么是这个样子的,即使这个理由很合理。每当你去合理化一样东西的时候,你就是聚焦在你不要的东西。让你成功的合理化又怎样呢?你只会让自己在不要的经验中更加陷进去。
过去的让它过去,放任别人就是放任自己。你会走得那么辛苦,不是因为这段经历,而是因为你对这件事情所涉及的各方面作了太多的价值判断,而让自己心伤。
每当你把旧有的记忆重新激活,你就是重新再创造过去,把它带到未来去。
过去的不必去解释,也不必要别人来解释,因为解释是没有意义的,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释,每种解释都是主观的、自私的、偏颇的、各执一词的。
不管表面上是什么事情导致了这段经历,其本质都是吸引定律把所有共振和鸣的人、事、物、时空带到一起。任何人没有与之共振和鸣的,都不会进入你们的共同经验。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没有任何人是错的,大家都是共振和鸣的,只是在上述的场景与剧情,扮演不同的角色罢了。
剩下更重要的问题是:发生了这些你不要的东西,你是否更清楚知道你要的是什么东西?
经过不要的对比,往往我们对于所要的会更加清晰。列出你自己要的,聚焦在这些上面,过去的让它过去。
再也不要去解释“我今天会这个样子,因为……”。
开始跟人家说“我今后要成为这个样子,因为……”。
当有一天你回头看回去,你会体会到一句话“一切都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