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力挺他喝糖水,白岩松为他怒怼网友:太冷酷无情了!

太气愤了!


最近,西安一个医生,因为一瓶葡萄糖被骂了。


他凌晨4点做完手术后,口干舌燥。


拿起一瓶葡萄糖,一饮而尽。



“豪饮”视频上了热搜,引起热烈讨论。


我以为画风是:“医生太辛苦了。”

 

没想到获得上千点赞,竟然是质疑声。


“葡萄糖挺贵的,七八块一瓶呢。”

“你给钱了吗?随便喝吗?”


阴阳怪气。


逼得当事医生忙得不可开交,还要写小作文回应。


1、喝掉的葡萄糖水,算在科室成本里。

2、真的没时间喝水。


从前一天晚上8点,到第二天凌晨四点,做了2台急诊手术。


整整8个小时,没走出手术室一步。

 

忙得滴水未进。


做完手术,实在口渴难耐。


手术区又没有矿泉水,于是喝了一瓶5%的葡萄糖。


短暂休息后,早上接着开会、门诊。



累成这样还不能喝一瓶葡萄糖?!


医生又不是机器人。


就算是机器人,连续运行还得降温维护呢。


再说了,葡萄糖水非常难喝。


如果能正常吃饭喝水,谁愿意喝它呀。


难道要放着手术不管,中途停下来吃夜宵喝水补充体力?



杠精真是不可理喻。


然而,这样的质疑并不是第一次。


2016年,安徽医生陈磊忙碌一整天,完成了器官捐献手术,累到头晕。


靠墙喝了两袋葡萄糖,也一样被喷。


甚至被造谣:“他临走之前叮嘱,葡萄糖写进病人的药费里。”


内心阴暗。


对救命的医生,真的不应该冷酷无情。



医生很忙。

 

不分昼夜,随时待命。

 

超时工作是常态。


《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显示,只有14.43%的医师,工作时间在法定的40小时内。几乎所有医生都曾连续工作24小时以上,50%曾连续工作超过36小时,约20%甚至曾连续工作48小时以上。


朱良付感叹说:“天天就这样作息不规律,工作量大,我就担心有时候我会突然死掉。”


他是河南省人民医院的急诊医生。


说这话时,是凌晨,刚下手术台。



他每天面对的是,我国死亡人数最多的疾病——脑卒中,又叫中风。


这种病发病急、致残致死率高,要求医生6小时内快速抢救。


朱良付要24小时全天待命。

 

做手术到早上5点,都是家常便饭。


刚下班回家扒了两口饭,还没来得及抱抱小女儿,又被急诊电话叫出门。



日复一日,在两点一线中奔波。


工作强度非常大。


一边抢救可能猝死的人,一边担心自己会猝死。

 

这是医生的日常。


但不是习以为常,而是责任使然。


25年才能培养出一个主任医师。


他现在才44岁。


他说:“我还不能死。要是死了,那就是浪费国家资源。”



当医生很累,当好医生更累。


南京鼓楼医院的王东进说:“心脏外科就得是身体最好的,站不住就被淘汰掉了。”


他身材魁梧。


但做完手术仍满脸疲惫,说这话时双手撑着腰才能站直。



王东进医术高超,手术成功率高达99%,被誉为“心脏上的拆弹专家”。


但胸外科不仅靠医术,还要看体力。


最长的时候,一台手术整整17个小时。


王东进要高度紧张,直挺挺地站着。


长年累月下来,落下一堆毛病:腿不行了,腰不行了,颈椎也不行了。


用他的话说:“要残疾了。”



不过抱怨归抱怨,病人一来,该手术还是得手术。


有一次,颈椎非常严重,晚上睡觉动都动不了。


但第二天,王东进仍准时站在了手术台上。


他戴着颈托,忍着疼痛做完了手术。


因为他知道,自己多辛苦一点,就能多救一个人,就能多帮助一个家庭。


而省钱睡在医院大厅里的病人家属,或许就能少一点。



即便难得有个周末,王东进也不休息。


学术会议、下乡开讲座、义诊......日程排得满满当当。


几乎全年无休。



并不完全是能力越强,责任越大。


即便是基层医生,不分昼夜地忙碌也是常态。


休假遥遥无期。


每周能有一天休假,都算不错了。


但他们仍兢兢业业,甚至牺牲健康也要坚持。


因为他们能治病救人。

 

也只有他们能帮助病人。



然而,医生能治病,却治不了人心。

 

不仅身体累,还心累。


家属总有理由宣泄情绪。


一句“我要投诉你”,就要被批评、扣钱。



不管你是小护士,还是知名专家。


即便没做错什么,也一样被投诉。


“我想把你撕成碎片。“一个老太太骂朱良付。


她说朱良付把老爷子害死了。



事实是,朱良付给老爷子治病期间,两人关系很好,没有任何冲突。


只可惜老爷子没抢救过来。


就这样,老太太一边骂骂咧咧,一边来看病:“我近来血压高了,你再给我看看。”


“知道你是好医生,但不耽误她投诉你。”


朱良付很无奈。



当医生很难,当个好医生更难。


每天与死神打交道。


争分夺秒为病人争取生还的机会。


可是医生不是神,只是掌握了救人技术的普通人。


并发症发生时,再努力也可能失败。


“医生并不比家属难过得少,可惜家属不一定理解。“



白衣天使,还是黑心庸医,全在家属的一念之间。


一方面,病人离不开医生。

另一方面,家属又因达不到预期效果,对医生恶言相向。


医患关系,一直紧张。


极端的时候,医生甚至成了刀下亡魂。


医生能怎么办?


没有办法。


就像朱良付说的,只能踏踏实实做得更好,减少发生矛盾的概率。



他们图什么呢?


图钱吗?


显然不是,工资可能还没保姆高呢。



他们什么也不图。


只为对得起“医生”二字。


“博学而后成医,厚德而后为医,谨慎而后行医。”


因为一个人的生死,关系的是一个家庭。


穿上白大褂,就一定不能辜负使命。



医生有使命感,是我们每个人的福音。


但我们不应该认为理所当然。


比起赞美或质疑,我们更需要的是反思。


疫情期间,医护逆行而上。


我们敲敲键盘,为他们高唱赞歌。


白衣天使、英雄、战士,成了他们的标签。


他们透支小我,保全每一个患者。


他们牺牲小家,扛起整个民族。


他们被寄予太高期望,被赋予太多责任。


但他们仍然用钢铁般的意志,打了一个漂亮的胜仗。


然后呢?


同样是我们,昨天还在礼赞,今天就继续非议。


医闹依旧不止,打的打骂的骂。


凌晨4点下手术台,8小时滴水未进,喝一瓶葡萄糖水怎么了?


要知道,手术区是没有饮用水的。


此时,能喝到的只有葡萄糖水。


正如白岩松所说:“这个时候的葡萄糖水已经不是水,那是救命的东西。”



因为他们也是人,是血肉之躯的普通人。


医生,只是他们众多身份中的一个。


他们也是别人的儿女,别人的爱人,别人的父母。


可惜,我们从来不把他们当普通人。


需要他们时,就感激涕零。

 

不需要时,就冷嘲热讽,甚至拳脚相加。让他们救人到殚精竭虑,还要胆战心惊。


希望赞美不仅仅是在语言上,而是付诸行动,多一点包容和理解。


更希望我们不要成为键盘侠。


不要让越来越多的人,说出“后悔学医”。


不要在医术遇到瓶颈之前,人心先达到瓶颈。


如果那样,最终付出代价的是我们每一个人。


因为没有人能躲得过生老病死。

 

所以没有人不依赖医生。

作者:水门鼬是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大家好,我是阿聊。 被砍医生陶勇出院了。 两个多月前,北京朝阳医院,一名男子持刀进入诊室,眼科医生陶勇连中数刀,...
    阿聊不见了阅读 916评论 3 10
  • 久违的晴天,家长会。 家长大会开好到教室时,离放学已经没多少时间了。班主任说已经安排了三个家长分享经验。 放学铃声...
    飘雪儿5阅读 7,593评论 16 22
  • 今天感恩节哎,感谢一直在我身边的亲朋好友。感恩相遇!感恩不离不弃。 中午开了第一次的党会,身份的转变要...
    迷月闪星情阅读 10,620评论 0 11
  • 可爱进取,孤独成精。努力飞翔,天堂翱翔。战争美好,孤独进取。胆大飞翔,成就辉煌。努力进取,遥望,和谐家园。可爱游走...
    赵原野阅读 2,796评论 1 1
  • 在妖界我有个名头叫胡百晓,无论是何事,只要找到胡百晓即可有解决的办法。因为是只狐狸大家以讹传讹叫我“倾城百晓”,...
    猫九0110阅读 3,362评论 7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