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家。”今天我们一起来分享唐代著名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首诗: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这是写给母亲的一首诗,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我相信这首诗已经成为中国人民表达母爱,表达对母亲感恩的最经典的一首诗,我们甚至可以说,在古典诗词当中有那么多写母爱的诗,写母亲的诗,这一首应该是流传最广,影响也是最深远的。
孟郊这个人一辈子不得志,一辈子很穷困。苏轼曾经形容中唐的两位诗人,一个是孟郊,一个是贾岛,形容他们是“郊寒岛瘦”。什么意思呢?就是他们的诗风以“寒”和“瘦”来著称。所以,“郊寒岛瘦”固然是形容诗风的,但未尝也不是在形容他们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
唐代当时有一大批的“孟郊们”,他们很有才华,也很有抱负。但是因为他们出身比较低微,不受当朝者的重视,参加科举进士考试费尽周折。不如像孟郊,到了四十六岁才考中进士。大家说怎么这么大岁数才考上进士呢?因为唐朝进士录取的名额太少了,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孟郊已经算是非常幸运了。
孟郊考上进士之后他写了一首诗,大家都非常熟悉,“昔日龌龊不足夸 ,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宋人以此评价,说孟郊这个做派有失体统,这是他们不知道孟郊心里这个急,你来试试急不急?四十六岁了还没有功名,对不对?难道只靠着老妈妈养着你吗?孟郊考中进士是个高兴的事,可是他这官给得也很小,小小的溧阳尉,溧阳在哪?溧阳就是现在江苏省的溧阳市。这个溧阳尉,相当于县官底下的一个属官。但是孟郊就在这样一个比较低的官职的任上,依然把母亲接来奉养,我们说一个人要尽孝关键是他的态度,关键是他具体做了什么?至于他本人是贫还是富倒在其次,我想孟郊就是这样一位知恩图报的孝子。
关于孟郊的母亲我们知道的很少,但是我们可以想象,孟郊四十六岁才考中进士,我们常说十年寒窗苦。古人更是如此,为什么呢?因为古代的人考进士要去首都,比如像孟郊,唐朝人,他们要考进士,要么去长安,要么去洛阳。这一走,这一回,路上有时候就是好几个月,甚至是要个把年的功夫。这要谁来支撑他们的生活,就靠家里人,就靠这个老母亲。所以,我们说啊,任何一个考中进士的寒门士人的背后,都有一份坚强的厚重的母爱,在为他们支撑着。孟郊之所以能写出这样一首诗,那无疑的是对他的母亲的一个巨大的付出的一个回报。诗里说,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诗很简单,用意深长。因为知道孩子可能回来早不了,参加进士科的考试,在京城有的人一住就是两三年,母亲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早早回家,但又不希望他早早回家,希望他夺了功名之后再衣锦还乡,这种矛盾的心情都缝在衣服里边。
孟郊除了这首《游子吟》,还写过一首《游子》,诗云: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亲倚堂门,不见萱草花。什么是萱草?也叫忘忧草,母亲看到忘忧草,可以稍稍地减缓一些思念孩子的情意。我们说,《游子吟》是从孩儿的角度来写母爱,而《游子》这首诗是从母亲的角度来写她对孩子的思念。
母亲谁都有?母爱非常的伟大,每个人的成功都有母亲的付出,我们从小到大都接受着母爱的哺育。对于在古代封建时代的这些知识分子来说,母亲对他们尤为重要。之所以历来有很多歌颂母爱的诗篇,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家庭的教育,家风的传承,跟母亲有非常大的关系。我们甚至可以说,一个孩子的成长,他身上气质的形成,他良好习惯的形成,跟母亲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性。我们歌颂母爱,其实从一个侧面也是在歌颂我们对于国家的爱,因为祖国就是我们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