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是在一个电影已经淡出人们讨论范畴的时候,才想起来去看一看它,比如《钢的琴》。导演张猛是想把它做成商业电影,虽然有好友和一些媒体人的热捧,但观众似乎不买单。单看剧情介绍和海报宣传,估计就没有买票的愿望。
可是我喜欢它,这个亏了本、颓废励志、满屏大烟囱、飘着苏联歌曲、真实又真实的小众电影。
陈桂林用自行车载着他老爹,说“她(前妻)跟了一个卖假药的,挺幸福的。她终于过上了梦寐以求的那种不劳而获的日子。”这是电影给我的第一个笑点,并由此开始,我知道它所要给我带来的幽默、温情和思考。
一群混的其实不怎么样的中年老爷们儿,和一个有傍大款资本却并不“现实”的女人,为了制造一架钢琴凑到一起,小人物的励志故事,结尾人人知道,难得的是过程如此笑中带泪,并用真实的底线一次次质问生活的意义。看到三分之一时我想起了周星驰的《少林足球》,同样是一众朋友,同样是为了一个所谓的梦想重聚到一起想要干一番事业,同样是过程心酸。但不同的是阿星他最后赢得比赛又抱得美人归,而桂林有了钢的琴却留不住女儿。
其实大可不必设计成最后女儿被爸爸感动、哭着跑进他的怀里说着“我要和爸爸在一起”之类的桥段,因为电影本身就是生活,而生活就应该是这个样子:你有梦想,你努力了,但不一定会如意。
电影给我最大的感动是每个人都不完美,并且也不想假装得完美,于是我们才能从他们身上看到自己。小菊(桂林的前妻)想要好的生活所以抛夫弃子去追求物质,这样的女人你不能去指责她因为你不是她;桂林没有像真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所以寄予女儿全部的希望,这样的父母相信你在自己家可以找到影子;打麻将偷藏牌被人追的一个赖皮,会因女儿被人搞大肚子而抄起铁棍去追混小子,这样的愤怒每一个爸爸都可以做到;以为梳个背头披个风衣投机倒把就是老板的季哥,在为兄弟女儿出力时也有踏实细腻的一面,这样的大哥在他和警察渐行渐远的背影中,你也会有恻隐之心;还有那个会唱歌能喝酒、豪爽又性情的淑娴,愿意陪着桂林搭伴儿过日子,即使也对那个会讲黄色笑话的男人说了“孩子今晚去他姥姥家了”,但终究回到桂林身边肩并肩坐着时,脸上藏不住如此命运的女人所拥有的爱和恨、不甘和无奈。
在这个老工业城市里,江工黑板上对两个大烟囱的种种设想没有实现,如同日子其实并不那么容易变得好过。在钢的琴面前,我们就是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