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山火扑灭后,爸爸一直有一个想法,去看看火灾过后的大山的模样,美其名曰带孩子感受下大自然的力量,但在我看来是他自己想去,哈哈。
有了这个想法后,他就开始部署。首先在群里广撒网,问问有没有人感兴趣,最好能约上至少一家人,这样小朋友们也更好玩儿。敏姐说,火烧山有什么好看的,我们过路都看完了。超哥说,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一起去看看吧。有些勉强,但行得通,于是就有了我们昨天下午的活动。
遗憾的是,原本三家人一起风风火火地去,最后只有我们一家坚持上了山。
被烧了三天的大山还是非常幅员辽阔的,我们开车围着山转了很久都没发现被烧的痕迹,这个就伤脑筋了,无从下手。爸爸找在网上找了个路线,结果一路开车进了死胡同。爸爸下车找当地居民问路,得到了两条路线,于是我们又朝其中一条线路进发。到达终点的时候,终于看到了被砍得光秃秃的隔离带,两边是全然不同的风景。可惜的是,由于山火刚扑灭,安全起见,暂时还未对外开放,守大门的老婆婆说:“过几天再来吧,快要开通了。”
一大群人期待而至,最终还是打算悻悻而归。早都想回家的超哥对老公说:“你拉着我们陪着你绕山耍,这下可以安心回家了撒。”老公傻傻的笑着,直言被网友骗了。可是,他不会甘心的,正当我们各自回家的路上,老公说到另外一条线路上看看,兴许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结果只有我们家调了头,其他两家人都径直回家了,可能已经被几次的扑空折腾没了兴致。可能本就没有多大的意愿。
第二条路线依然不顺利,我们依然被拦在了外面。这回守门的师傅给我们透露了很多信息,说是原本有五个值守点,这几天陆续都撤了,只剩下两个。师傅的言外之意我们听出来了,还有三个地方是可以进去的,我们按照师傅的指引,又去了第三条线路。这次总算摸到头绪了。
我们开车走了一段大路,好几段小路,总算是进去了。我们兴奋极了,姐姐被喊起来的时候,睡眼朦胧中都难掩兴奋之情。
我们把车停在路边,剩下的就是走路爬山了。由于地方隐蔽,山路崎岖,路上行人很少,我们到达的地方刚好是隔离带所在地,远观就像一条狭长的黄色丝带将大山分隔开来,一边翠黄,一边灰绿,近看还是很开阔的,又陡又宽。不禁对为灭火做出贡献的人们肃然起敬,两三天的时间内,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顶着四十多度的高温,开出如此宽阔的一条生命线。可敬!
一路往上走,看到的景色也就越来越不一样。大山的下部还是翠绿的,显然没有被烧到,而越往上大火的痕迹也越来越明显。之前我们跟山脚下的村民聊到,大火烧的这么凶猛,你们住山脚下害怕不?他们说:“如果要烧到我们这里来,除非浇汽油。”当时还不理解,这下一看就清楚了,火是往上烧的,下面是不容易烧到的,怪不得同一区域的山上山下,颜色如此的分明。
而被烧到的地方,也不是想象中的灰烬,树林依然是树林,只是树干被烤焦,有些树顶还是青翠的,燃烧的主力是干枯的树枝和树下的杂草树叶,大火过后,清清爽爽的树干立在林间,显得太过单调。
上图中的陡坡是隔离带的开端,笔直向上的坡度,看着都有些让人望而生畏。还好在去的路上,遇到了下山的热心朋友,送给我们几根拐棍,还提醒我们注意安全,上山容易下山难。
事实是如此,但孩子们全程都干劲儿十足,拄着拐棍一口气上了半山腰,姐姐意犹未尽还想往上爬。可是天色已经渐渐暗淡,安全起见,还是早点走吧。
下山就没那么顺利了,筷儿一边兴奋地自言自语,一边筋斗连天。“我有拐棍儿,我可不怕。”话音刚落就是一个屁股墩儿。“你才说不怕就摔跤了,哈哈哈。”“我说我不怕,又没说我不摔跤”又是一个屁股墩儿,筷儿是一路摔着走的,摔一跤就顺便滑一段。孩子们一边小心翼翼的落脚,一边闹喳喳地说笑,滑稽的样子惹得路上的行人也跟着一起笑。
终于顺利下山了,只能用四个字形容,不虚此行。一来,我们经过一番折腾跟不懈的努力,终于看到了我们想看的风景。孩子们一路上跟我们找路颠簸,从开始的不高兴、沮丧到后面的兴奋,真切的体会到了“只有坚持下去才有可能得到想要的结果”这句话的含义。二来,本来想带孩子体验大自然的力量,结果我们自己也很震撼,除了视觉震撼,也扫除了一些知识盲点。是一堂有意义的自然科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