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生活35:岁月悠长 养一颗浸透人间烟火的心
有诗常云: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天冷了,我对温暖的烟火气充满了期待。虽然不怎么做饭,主要是手艺不行,但我很喜欢这种生活的烟火气带来的种种温暖。
01儿时的烟火气里有妈妈的味道
小时候,我就喜欢趴在窗户上,看着奶奶或者妈妈在厨房热气腾腾的忙碌着。那时候,住的是平房,烧的是柴火。灶台里熊熊燃烧的火苗,大锅里热乎乎的饭菜。简简单单,但足以为你拂去满身的倦意,熨贴安放好一颗疲惫的心。
记得那年,家里盖新房,还没安好电,妈妈就在新房里点着蜡烛做饭,好像不知什么原因,抑或是蜡烛太暗,把一小块蜡烛头弄到了锅里,于是,一锅菜因为蜡烛而毁掉了,但也成为了记忆中好玩的事。
这种烟火气,是食物的气息,也是生活的气息。它就存在于家里的一瓢一饮、一粥一饭中,平时也许毫不起眼,却总能在记忆中闪亮,在他乡的某个冬季,给你温暖的慰藉。
02中年的烟火气里有着天南海北的味道
结婚后,我和烤鸭先生工作都忙,总是加班,孩子上幼儿园就在闺蜜家,吃了好几年她家的饭,我和先生也有幸吃了几次,哇塞,她做的山东饭,很好吃,尤其是山东大包子,里面大块的肉丁,咬一口芳香四溢,吃起来是幸福的山东味。
后来,我们家就请了阿姨,最初的阿姨是个北京人,她质朴能干,勤俭操持着我的家。她的老北京炖肉是一绝,炖出来的肉芳香扑鼻。她教会我很多生活常识,譬如萝卜吃不了了,要切成条放在暖气片上晒干,萝卜条可以泡着酱油当咸菜吃。
第二个阿姨是个四川人,她不太会做饭,只帮着收拾屋子,洗洗菜,炒个青菜什么的,也很寡淡。她说他们做的都是辣的,我们怕辣也无福享受。
第三个阿姨是个山东人,她做的鱼头泡饼、蒸肉笼、包的饺子,温暖了我们的四季。因为关系处的好,我还吃到了山东特产的面粉,还有她给做的五斤大棉被,北京虽然用不上棉被,我它当成了褥子铺在了床垫上。
当人生五味杂陈,能够快速治愈我们的,往往并不是什么高深的道理,而是那清浅的人间烟火。
它们是你归家时,一桌香气四溢的东北家常菜,还有一桌最亲的人最亲切的笑脸。
它们是哈尔滨美丽的夜晚,与亲人相聚的温馨画面,锅包肉的酸甜成为记忆里的那份暖。
03烟火气中慰平生
汪曾祺说: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
天冷了,我对食物的需求很简单,最期待的事,就是喝一碗热乎乎的汤,或守着砂锅吃着青菜、豆腐和肉丸。
比起满足口腹之欲,我更期待的是平淡的日子里,感受生活的烟火气所传递出的温暖。
有时间了,我会跟着朋友去菜市场买菜,我发现在菜市场买菜是很好玩的。一走进市场,最具生活的烟火气扑面而来。清晨的菜场,是最热闹的,各色的蔬菜,新鲜的鱼肉 ,热情的卖菜大哥、大姐。
买菜还是很有学问的,我朋友她跟卖鱼的大哥大姐成了朋友,边买菜边聊聊天,热络的招呼声里,满满都是人情味。
就这样,在熙熙攘攘的人流里,在各色蔬菜的菜摊前,在一个个菜摊主人的笑容里,我看到了平实快乐的生活。
正如《不过一碗人间烟火》中所说:将生活嚼得有滋有味,把日子过得活色生香,往往靠的不只是嘴巴,还要有一颗浸透人间烟火的心。
每个人,都将平凡过一生,最终都会归于尘土;再波澜壮阔的人生,最终都会归于一日三餐的柴米油盐。
时光悠长的岁月里,我会静下心来,养一颗浸透人间烟火的心,慢慢悠悠过完这一生,好好吃饭,好好睡觉,读书旅游,徐徐来,缓缓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