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龙应台说的话虽然很浅,但是很受大家的喜爱,因为我们都知道,她说的正是我们人生的常态。人生路漫漫,所有人都在忙着“赶路”,有的人和你同路,有的人和你背道而驰,但是有的路啊,只能你一个人走。
当我们还是嗷嗷待哺的婴儿时,不论是开心还是难过,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自己的情绪传递给父母,我们那时是很依赖父母的。
等到我们开始上学了,要离开父母去接触家外的花花世界了,受欺负了会寻求父母的帮助和安慰,想做什么事都会寻求父母的意见,那时的我们还是依赖父母。
但是随着我们慢慢长大,我们逐渐变得不那么依赖父母,有不愿意和他们分享的秘密,对他们的询问也不再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最后,我们去了没有他们的城市学习和工作,一年只能见他们几面,父母与我们之间仿佛横亘一座巨大的冰川。
而父母也会逐渐明白,你正在走那条只能自己一个人走的路——成长之路。他曾经也走过那条路,也看到过另一个和如今的自己一样落寞的背影。
跟大家分享一个《目送》里的小故事:
龙应台送华安上幼儿园时,华安背着五颜六色的书包穿梭在纷杂的人群,一边走一边不断的回头。
华安十六岁到美国做交换生,机场送别时,她拥抱华安,看着华安在机场安检的背影。她一直在等待,等待华安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华安没有,一次都没有。
华安二十一岁时上的大学正好是她教书的大学。但即便是同路,华安也不愿搭她的车,即便搭她的车,华安也是戴上耳机,让小小的耳机隔绝两人。
后来她才想到,她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她父亲的背影。
她父亲用那辆廉价的小货车送她去台湾教书。到了学校她才发觉,父亲没有走正门,而是把车停在了侧门的窄巷边。
临走的时候,父亲摇下车窗说:“女儿,爸爸觉得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所以,当我们还是孩子时,尽情依赖父母吧!经常与他们交流,多向他们寻求意见和帮助,经常跟他们讲自己有趣的或是无趣的想法,认真聆听他们分享给我们的人生经验。
在这一生中,唯有父母给予我们最无私的爱,也唯有父母愿意陪我们走完一生的路而不得。他们一定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与自己相行渐远,一定不愿意看到昔日依偎在自己身旁的孩子与自己渐渐疏离。
当我们成为父母后,给予孩子关爱,让他成为一个双商都高、自信乐观的人,培养他独立生活的能力,传授他自己人生的经验和阅历,教他要承担自己在不同时期该承担的责任。
要知道,父母不会是孩子一辈子的保护伞,总有一天,孩子会离开父母的庇护,走上那条只能他一个人走的路。而父母给予孩子的优秀的品质、独立的人格都会成为孩子的盔甲,即使路上荆棘丛生,孩子也能安全地走过。
当稚嫩的孩子长大了,为人父母,总有一天他会明白:是的,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这路上险象迭生,这路上孤独如海,但还好有父母给予我“盔甲”,其实他们一直陪在我身边不曾离去,在路的尽头,他们一直默默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