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父亲把初入青春期的儿子暴揍了一顿之后,到家长群里抱怨孩子不好管教。学校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训练已经持续一年了,孩子的独立性、学习自主性、自我管理能力还是没有养成。儿子说做作业要用手机。父亲找老师求证,得知老师并没有要求必须用手机做作业,于是判定儿子撒谎,目的是为了玩手机。口头管教儿子听不进去,父亲勃然大怒,于是诉诸暴力。然而拳脚相向也并没有让孩子屈服,当爹的很是挫败。
这样的场景,在中学生家长群里,并不少见。
这个案例里,我们来看父亲的心里状态:
-儿子没有长成好学生的模样,父亲焦虑、失望。
-儿子玩物丧志,父亲怒其不争。
-父亲无法与儿子通过语言沟通解决问题。
-父亲无法控制自己的脾气,容易被激怒。
-父亲解决问题的手段是:批评、约束、殴打。
-父亲对儿子的态度是:不信任、不欣赏。
再来看孩子是什么处境?
-不被信任,不被欣赏,不被理解。
-愿望得不到满足,得不到恰当的引导、帮助和管束。
-被压制,自尊心受伤害。
通过细化分析,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在这样的相处模式下,父母给不到孩子迫切需要的理解和帮助,孩子的自我处在压抑状态,得不到舒展。如同植物不能在纯净的空气里畅快地接受阳光的照耀和水的滋润,就无法抽枝散叶,开出花朵一样,孩子的自我受压抑,就无法生发出内生的发展动力。负能量爆棚的情况下,亲子关系陷入恶性循环,孩子没有能力朝着父母期望的方向发展。
怎么办?
先来读一个绘本吧:《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
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太快,
蜗牛已经尽力爬,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
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
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
彷佛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
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
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
真奇怪,为什么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啊!为什么?」
天上一片安静。
“我”很不幸,我的孩子不是健壮的大牛,而是一只蜗牛。别人家的大牛可以大步流星往前走,不须扬鞭自奋蹄,在阳关大道上把自家的蜗牛远远甩在身后。我焦急、我悲愤、我暴躁,上帝呀,为什么分配给我的是一只蜗牛!
然而,怨天尤人,对蜗牛拳脚相向,蜗牛就可以迅速成长为大牛吗?不存在的!
那么,“我”需要怎么做?
功课一:
接纳孩子是蜗牛的现状
也许自己的 “蜗牛”孩子年龄已经足够大了,理论上讲应该成长为大牛了,但那只是“应该”,而非现实。
现实是:蜗牛没有能力走得快。他没有大长腿,也没有足够的力气。如果你的精力用在催促“蜗牛”快点爬上,给他设立大牛的目标,达不到就抱怨,斥责,批评,打骂,那么你会失望的,你所做的统统都是无济于事的。
你可能有充足的理由没法接纳他是蜗牛:时不我待,中考迫在眉睫,他必须得跑快,再不跑快就没学上了……
我们来换个位置思考一下:假设你眼下挣月薪一万块,限时两年,你必须达到年薪百万。你能做到吗?
要放下不切实际的幻想,放弃“他应该达到什么样状态”的思维,臣服于当下,客观的给自己的“蜗牛”做个评估,看清楚他具备什么样的能力,与这个能力相匹配,他能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功课二:
反思自己的教育过失
孩子出生的时候,都是站在同样的起跑线上的。但是,十年后,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成了大牛,你家的孩子还是“蜗牛”?并非基因如此。“人是环境的产物”,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养育环境,孩子就会成长为什么样的人。过往的养育环境不佳,蜗牛才没有长大成为应该呈现的样子。做父母的要深刻检讨反省,给自己的教养方式做个体检,查看一下自己给予了孩子什么,是正能量居多,还是负能量居多;孩子的坏毛病是天然习得的,还是由于父母不当的处理方式产生的。
功课三:
修炼自己成为心态平和的人
一旦为人父母,我们往往会患上错觉,以为自己拥有了教育的资格,是个无可争议的人生导师。殊不知,这是一份没有上岗证的工作,没有准入门槛,你只是天然拥有了教育的资格而已,并没有经过考核。大部分的“人生导师”在刚上岗的时候,其实是不具备“导师”资格的,知识、能力与“岗位”的要求并不匹配。
孩子就是一面镜子。成人对孩子的失望、愤怒,与孩子难以调和的对抗,映照出来的,都是父母能力的缺失。孩子与自己步调不一致,不顺从自己,便会焦躁、烦恼、崩溃,简单粗暴地想用权威使其屈服,以便让自己处于舒服的状态。这样的父母,无法容纳别人的不同,内里实际上也是一个脆弱的孩子。内在的秩序一旦受到挑战,自我立刻凌乱破碎。可是表面上,做父母的却会用一套说辞来为自己的行为辩护:孩子需要我来管教,不管教他就完蛋了。那些个托词背后隐藏的,实际上是自己的悲观、焦虑、恐惧、不自信。自我不强大的父母,用错误的行为对待孩子,孩子便会习得父母的行为模式,无法获得健全的人格。
“人生导师”刚上岗的时候不称职并非不可救药。养育孩子的过程,也是自己重生的过程。孩子实际上也是父母的“导师”,他们的出现会让所有的冲突都纷沓至来,逼着你发现问题,完善自己,成长为内心强大的人,遇到冲突不容易被情绪左右,而是能够客观看待,心态平和地处理矛盾。但是如果父母没有自省能力,产生冲突的时候永远都是指责别人,看不到自己的问题,父母和孩子就都会一直处于孩童状态,情绪不受控制是在所难免的。
功课四:
成为孩子的同盟军
有句口号叫“理解万岁”!这话不光对待外人适用,对待家人更适用。当你能看到蜗牛在你的催促和暴力击打之下,受了伤,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的时候,你理解他已经尽力了,你的焦躁让他受伤了,他的心灵就会得到安慰。当你知道孩子想玩手机,你表示手机的诱惑力确实太大,连成人都难以抗拒呢。你理解孩子的处境,理解他的难处,理解他的心情,理解他的欲望,你就和孩子站到了一边,成为他的同盟军,而不是对立面。一旦你理解了孩子所作所为的合理性,孩子得到认可,情绪不受压制,得以排遣。心情平和的时候,理智就会占上风。孩子会愿意和你一起共同探讨处理问题的办法。
功课五:
给孩子必要的支持
虽说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是教育的目标,孩子到了初中应当具备独立能力了,但如果你家的孩子还是“蜗牛”状态,那么家长就不能当甩手掌柜,任由孩子自己摸爬滚打。适当的扶持是必要的。给孩子学习上、生活上、思想上以帮助,让他能够按时完成课业任务,对提高自信心会有很大的帮助。自信心上来了,良性循环就开始了。
让我们继续读《牵一只蜗牛去散步》的下半段,看看心情放松后,能否真正愉快地牵着蜗牛散步吧:
「唉!也许上帝抓蜗牛去了!」
好吧!松手了!
反正上帝不管了,我还管什么?
让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
咦?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还有个花园,
我感到微风,原来夜里的微风这么温柔。
慢着!我听到鸟叫,我听到虫鸣。
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
咦?我以前怎么没有这般细腻的体会?
我忽然想起来了,莫非我错了?
是上帝叫一只蜗牛牵我去散步。
育儿就是育己,为人父母不要放弃被孩子“养育”的机会,学着放下脚步,放下焦虑,活在当下,跟随孩子的节奏走,人生处处都是风景。我敢打赌,这样的“蜗牛”,会很快长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