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头刀,相当锋利。刀背有一圆口。鬼头刀袤方,背厚面阔,分量笨重,宜于劈砍,所以最合于杀头。鬼头刀属于冷兵器。可汪洋大海中,也有一群杀鱼不眨眼的“鬼头刀”。
此鱼,名乃鲯鳅(qi qiu),身长1米有余,体延长侧扁,前部高大,向后渐变细。头大,背部很窄,成鱼头背几呈方形,额部有一骨质隆起,随成长而越明显,尤以雄鱼为甚。下颌略突出上颌。重约十几千克,可谓体大剽悍。漆黑的脊背上长满了金光闪闪的斑点,背鳍又宽且长,从头至尾连在一起,犹如马鬃竖起;吻部方圆,锐齿外露,相貌颇有些凶煞。
鲯鳅的游速很快,一般可达每小时30~50千米。因此, 鲯鳅一旦露面,其它水族同类只得退避三舍了。
它有个"水下狐狸"的绰号。浩瀚的黄海海面蔚蓝、清澈,这就使得"狐狸"的活动极为不便,只要它稍有游动,立刻就会暴露。在漫长的生存竞争中,"水下狐狸"依靠拼命游动的猎食方法来维持生活越来越艰难了。
于是, 鲯鳅就学会了巧妙地利用地形、地物藏身避体的本领,选择背光的地方藏起身来,然后等待鱼儿路过,便出其不意地袭击,结果不费多大力气就能饱餐一顿。然而,有时候漂浮物附近好几天也没有鱼儿经过,即使这样,它们也很少另投别宿,而常常是死守原地。
不用担心,它们的死守原地并非等死,只要抬起头便可啃到漂浮物上附着的小虾或浮游生物。有趣的是,有些死守原地者,往往都是那些"先知先觉"而且善于神机妙算的老手。
鲯鳅的另一个特点是:它会像陆地上的狐狸一样,危难之时躺下装死。海豚的聪明是人所共知的,一般说,海豚捕到食物后先要玩耍一番,然后再活吞下去;若是猎物已死,海豚则以为是捡到的"残渣剩饭"而不屑一顾地抛弃掉。每当它不慎落人海豚口中时,便立刻装死,就这样总能死里逃生。所以,"水下狐狸"这个绰号对于鲯鳅是再贴切不过了。
鱼类跳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鱼儿是为了躲避敌害,有的是由于追捕食物,有的是因为受了刺激、惊吓。但也有无缘无故跳跃的。例如鲤鱼在黄昏时跳跃,飞鱼在月光下跳跃等等。可以说是一种游戏性的动作。此外,鱼类在生殖季节,成群结队汇集一起游泳时,或雌雄在生殖时期,由于情绪兴奋而相互追逐时,也常常容易发生跳跃现象。然而在鱼类中真正会跳高,能一跃而起,荣获"跳高"冠军称号的鱼类,要算是鲯鳅鱼了。这种鱼能跳出水面高达六米。
鲯鳅鱼捕食的对象主要是飞鱼,可是,飞鱼生来就有一套飞翔的本领,它们能在黑夜中见到灯火时就像"飞蛾投火"一样,向着火光飞去。通常能离水在空中滑翔三百多米,而鲯鳅鱼要追捕它,必须具有比飞鱼高强的本领,于是鲯鳅鱼便练出一身"跳高"绝技,飞鱼虽然能脱水悬空飞翔而逃,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飞鱼飞得再远也逃不出鲯鳅鱼的口,成了鲯鳅鱼的美味佳肴,由此可见鲯鳅鱼"跳高"的本领实在高。
出水后的鲯鳅,随着生命渐渐的流逝,鱼体绚烂的色彩也会很快褪去,最终只剩下了黯淡无光的一片灰白。鲯鳅的颜色源于能够反射光线的鱼鳞,这些立体的交织的小鳞片受神经系统控制,能根据机体的兴奋程度进行调节,捕捉和反射来自不同角度的光线,就像一面面小棱镜一样,所以鲯鳅能闪烁着彩虹般的光芒。鲯鳅死后,这些鳞片不受控制,就显露出了原本的银灰体色。
“鬼头刀”鲯鳅虽然美丽,但总有一天会黯然失色,要记住,美丽的装饰、美丽的外表、都是暂时的,美丽的心灵才是永恒的。所以不要为美丽的外表、美丽的装饰所满足,把生命中的每一天都当成最美好的一天,我相信,那一定是多彩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