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情(散文)
冯琳
张清怎么也想不到,离家出走八年的弟弟张远,和自己在医院重逢。
张清被可怕的尿毒症击倒在病房。
去年底,远在长春打工的张清时常感到全身乏力,一感冒就头昏头痛,像被突如其来的外力敲得天崩地裂。有一天,张清从脚手架上下来,准备回出租屋,突然眼前一黑,摊倒在地。几个工友把他送到医院,晴天霹雳让他好几天不能入眠:尿毒症。
张清本想继续坚持再工作一两个月,积攒点钱好回家过年,哪料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他只好收拾行李回到重庆铜梁老家。
张清患病的消息在整个村子传开,担忧、焦急、忧愁在全村人心间流淌。大家慷慨解囊,力所能及地帮助张清。
医生告诉他,亲属活体供肾,肾移植手术,是近年来国际上提倡的解决供体缺乏的有效办法之一。因供受体间血缘关系,一般配型较好,术后排斥反应发生率很低,会省下较多的术后维持治疗费用。
张清黯然神伤。
父母早已不在人世。
他的手足弟弟张远,早在8年前离家出走。因为一桩婚事的失败,张远选择了离开伤心的铜梁,走南闯北四处漂泊。8年间,张远多次与家里联系,也因哥哥外出打工,居无定所,一条血脉上的两兄弟,就这样中断了8年。
村里人和张清心里最清楚,能救张清的,只有胞弟张远。
一些外出打工的乡亲,想方设法四处帮助他联系在外打工的弟弟。
8年来,张远对哥哥的情感并未冲淡。父母走后,哥哥的双肩挑起了家庭的重担,把辛苦打工挣的钱用来盖房子帮助弟弟娶妻。
这份情,张远一直记着。
一个月后,在贵州安顺打工的张远从同乡的口中得知,哥哥患了重病,他心急如焚,买了一张车票,立即奔赴家乡。
在医院,隔着病房厚厚的窗,张远看着哥哥苍老的面容,病痛把哥哥折磨得越来越憔悴,就像一根干枯的草,等待叮咚的细雨和春风浇灌。
医生说,哥哥必须进行换肾才有活下去的希望。
“用我的肾,行不行?”张远焦急地问。
在决定捐肾的瞬间,张远没有犹豫,坚定的表情如一道闪电,在黑暗中找准前行的方向。
实际上,张远已年过四十,也没成家,万一手术失败抑或有并发症,怎么办?他没有顾及这些,唯一的希望,就是割肾救哥哥。
接下来,张远进行了一系列术前配型检查,双肾功能良好,CT血管三维重建显示双肾血管条件良好。
拿到自己生命体征正常的化验单,就是接到延续哥哥生命的指令牌。哥哥有救了,喜讯传来,就像一朵桃花唤醒了整个春天。
那一天,兄弟俩同时被推进手术麻醉室,医生们有条不紊地取肾,取下活体后精准地移植。无影灯下,一场爱的接力在无声救援,生命与生命之间温暖的传递在安全抵达,一场对手术成功率的挑战,在专家们精湛和娴熟的技艺中,找到了获得张清第二次生命的钥匙。
“好样的!”主刀医生在手术室站了7个小时后,汗水已打湿了衣衫,他终于松了口气,朝张清的家属竖起了大拇指,就像战场上旌旗飘扬在蓝天下。
还有什么比兄弟俩同时做手术令人动容,人世间还有什么坎不能迈过?还有什么情感比延续家人的生命更为珍贵?
弟弟鲜活的肾移植到哥哥体内,哥哥身体里流淌着弟弟的血液,盛满亲情的暖流在肾科病房升腾。
第二次生命重启,亲情是哥哥张清的远方。
当摁下救命的快捷键,让哥哥活下去,是弟弟最大的心愿。
术后,兄弟俩恢复很好,移植的肾脏已健康存活,张远的肾功能已恢复正常。血脉的琼浆,把兄弟的情感联系得更为紧密。
两兄弟术后第一次见面,都话语不多,望着彼此傻傻地笑。
“弟弟,你在外漂泊这么多年了,也该成家了,这是我当哥哥的责任!”躺在病床上的哥哥张清说,经过这几年的努力,他已有一栋老瓦房和一栋楼房,弟弟的个人问题是他的一块心病,他和妻子商量,只要有人愿意嫁给善良的弟弟,可以任选一栋房子当作婚房。
身体里装着弟弟的肾脏,保护好身体的同时,张清明白第二次生命的来之不易,他会把接下来也许会贫瘠的日子,和家人一起过得温暖而踏实。
守着哥哥,守着难能可贵的亲情,帮助哥哥把借来的手术费还清,张远觉得,这比什么都重要。
此时,张清的妻子推开窗户,一树的玉兰含苞欲放,像一条脐带上的孩子们,享受这人间的清欢,共同拥有春日的暖阳和头顶上一片辽阔的湛蓝。
看到兄弟俩感人至深的亲情故事,我情不自禁地为亲情鼓掌,为医生精湛的技术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