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384年的握手
第一幕:江西奉新与田间老人
《天工开物》的作者是明代大科学家宋应星,字长庚。目前全世界仅存三部。他年青时就立志要学习田里的神农氏,种好五谷,让全天下的人都能吃饱饭。让所有稻子产量翻倍,长得和高粱一样高。
“修身齐家平天下”,就是让每一个人吃饱饭,让天下富足。所以他产生了要写一本有利家国和有利百姓的书。
剧中反复吟诵的经典是“贵五谷而贱金玉,此书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
老年时的宋应星回归乡里,为乡亲们传授知识和手工技艺。一天,他从田里回来端了一个大盆,盆里有条稻花鱼,他告诉孩子们:“鱼长得这么肥,说明稻子长得好。”
第二幕:电子书阅读《天工开物》
1.《乃粒》解释的是为何种粮食。
宋应星年青时就希望自己能学有所成。乡试第三名,哥哥宋应昇第六名,好友涂绍煃第四名。
2.《舟车》漕运
在一艘船上,三位好友憧憬着能够同科进士,为了赶考历时五个月,谁知遭遇科考作弊,为了讨说法大闹一场。结果第一名被检举,这个人就是沈同和 ,代考人是赵鸣阳,皇帝口谕要求重考,结果他在复试中因交白卷受杖刑并流放。宋应星和兄长好友三年后再考,天启二年继续,五年后再考,最终六次落地。
经历20年,功名利禄无功而返,实用之学满载而归。让人感动的是读书人的追求不同,宋应星追求的是实用的知识。因此《天工开物》被称为农业和手工业的百科全书。
第三幕:编纂书稿
科考落地失望之时,兄弟二人分别作出选择,大哥留京工作,应星回家整理笔记,编纂书稿,侍奉母亲。这一幕很感人,很悲壮。当时的社会农业工业很发达,但是政治官场却很混乱。
令人感动的是宋应星的人生中有两知己助力自己完成了梦想。重点谈了书中的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乃服》
海上丝绸贸易和郑和七下西洋。
现称: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特别提到了湖州和嘉兴的养蚕与丝绸技艺,为《乃服》。
2.《佳兵》兵器制作法
3.伯聚仗义疏财助刊印,成书出品后,当发现有造纸术而缺印刷术时,伯聚说没关系,增添上再重新印制。因此节目中重点介绍了印刷术,其中谈到了书写为何要力透纸背,因为只有这样印刷才可清晰。
4.《天工开物》共十八卷,雕版不计其数,字数85754,共有123图。用的都是上好的纸和墨。共分上、中、下三卷。
令人遗憾的是三兄弟验完书后的这一拜竟成永别。之后,伯聚携全家逃难舟车翻倒,无人生还。家兄应昇也去逝了。应星感慨地说,我活着是为了二位兄长的叮咛:照顾家人,教育宋氏子孙。
我真为他们伟大的友谊感叹,不仅是我,在场人无不感叹鼓掌,禁不住连连点头表达敬佩之情。
第四幕:兄弟三人重相逢
这部剧最大的特点就是跨时空再现。这时,应星与兄友三人重聚首,欢乐轻松的对话场面,却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相识一场终有一别。人生好残忍,每个人都要面对无法逃避的死亡。我竟然第一次对死亡感觉依依不舍。也正因为死亡,我们更应珍惜人生。
看到知县大人和百姓向宋应星致谢敬酒的场面,感觉人的一生就是要播撒美丽的种子,这样的生命才是最有意义的。售糖、 酿酒、 染布等都是老百姓过上富裕生活的基础知识,也是最实用的。宋应星还不忘叮嘱大家勤劳也要节俭,丰年要想着灾年。
第五幕:看三百年后的《天工开物》
高铁代替了舟车,三个时辰完成了五个月的赶考路,飞机一小时就可抵达,人类发明的大火箭腾云驾雾,从月球带回土壤,上天入海直达海底万里。
三百年后的《乃粒》是这样的:农业示范区有无人机喷洒农药,袁隆平院士的高产杂交水稻田,正在突破亩产3000斤。
这时,宋应星和袁隆平在稻田相遇了,他俩用现代礼仪——握手。
这一握,彼此久久深情凝视
两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两颗心紧紧地贴在一起
宋应星激动泪目
袁隆平院士感慨万千
袁隆平告诉宋应星自己最喜欢读《天工开物》中的《乃粒》
两人不禁同时吟诵“贵五谷而贱金玉”
两代人拥有同样的梦想
拥有同样梦想的两个人
跨越三百八十四年的握手
禾下乘凉梦,一定能实现!
中国把“秋分”这个节气的那一天定位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表达了对农民的尊重之情。
宋应星想讨要一株稻子,袁隆平院士赠送一株稻子。宋应星看到了自己的梦想成真了,这是最大的满足和幸福。《天工开物》为被称为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天下衣食富足,心愿已了。
“古有天工开物,今人继往开来!”主持人撒贝宁的这两句话令人感动,也鼓舞着后世人。是呀!还有什么比继承先贤的遗志和梦想更光荣更有意义的事。
宋应星,一代伟大的科学家,双手捧着一株稻子,回归到历史的滚滚红尘中。无憾即幸福。
这跨越三百年的握手,感动了所有人。创新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天赋,刻在中华民族的基因里。这一代代的创新组合就是时代的追梦人!
致敬先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