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闲来无事,普陀也没有去过,正好手上操作一个周末出发的整团,并且住在岛上,一阵欣喜,想着自己去带,散心的同时顺带挣点零花钱。因此,收拾行囊,整装待发,去感受佛国净土,去感受佛教文化的虔诚。
也许以前的导游功底,即使没去过,出游难度也不大,只需做好全团的交接,行程节奏的把控就好了,车上做好普陀的概况,提醒安全注意事项。到了舟山,会有一个地接导游,他负责当地的景点预览和讲解工作。分工明确,相互配合让团队在游览过程中大有收获,也不虚此行。
团队跟着节奏进程,到达舟山市区,与地接导游汇合,用了简单的中餐,坐船游览普陀景点。对于中国四大佛教名山(安徽九华山,四川峨眉山,山西五台山,舟山普陀山),普陀算是非常有名气的地方-佛教圣地,而且与其他不同的是,普陀算是有他的独特性,四面环海,舟山群岛中的一座,在这种独特性中可以看出,他的趣味性、游览性、还有特独特的文化底蕴,引得每年800多万的游客量。
可也因为此文化特性,也有了“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的行业术语。景区里的很多小景点也是需要岛上23座中巴车作为代步工具点对点的对接。
住岛上,对于散客,坐船上岛之后第一件事也许直接入住,放行李,稍作休息后带上旅游必须品,松松上阵,有选择性的游玩岛上景点,这可能也是自由行的优点
(根据自己的喜好,一个景点可以慵懒的晚上半天,甚至一天也可以,可弊端就是自己要提前做好游玩攻略,住在哪里、吃在哪里、玩在哪里,以及目的地的短途交通,都是要自己去掌控-操心;而团队,仅需提前根据自己选定的行程,按部就班,有人带着你走行程里的一切,包括用餐、住宿都不需要你操心的管家式服务。而弊端就是不自由)
而团队到岛上,因为行程原因,只能行李托运,支付10元由托运工一站式送到酒店,而我们的全团队友却觉得其中有“猫腻”,最后竟然背着沉重的书包游玩当天的行程,最后还说为什么总是带他们去寺庙,用当下流行语来说,真的是无言以对。
我们车里的一群人,物流公司,人均年纪30左右,小部分之前已经来过,走完第一个景点“南海观音苑”后,做车到第二站紫竹林,就走不动了,不满的情绪一览无余。
“导游,你怎么老带我们进寺庙呀,我们是来玩的,不是来陪你逛寺庙的”一个男性声音随着风向传到我的耳边,又好气,又好笑,话语中有些许不满。气的是,普陀山,佛教圣地,即使你不信佛,你也或许该有些敬畏之心,怎很放肆的说出这样的话。好笑的是,行程本来就是自己选择的线路,独立定制小包团,如果你们不愿意走寺庙,你可以选择象山、漂流、乐园等等大把的线路来游玩。可顿时,我又心生怜悯之心,一个30来岁的成年人,即使你不想,你仍有其他的队友,怎可把个人的情绪发泄到整个团队?
当代社会,所有的医患关系、游导关系,总是缺乏点信任,很是被动。笑来老师曾经说过,抱怨只是无能和无奈的表现。细思极恐,我好像也已经意识到这点,当遇到麻烦和不顺心的时候,能解决就解决,不能解决就承受--这才应该是正确的态度呀。抱怨有什么用,徒增烦恼。我要做的仅是认真做好解释,说明线路特点,不愿意去就不去,愿意玩水,就带他们去沙滩玩个半天,我也轻松,何必去较真,让自己不开心?但是自己永远知道一点,珍爱生命,远离抱怨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