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前日BOX小组训练的启发,对“预设立场”有了一些初浅的认识。近日通过再读书,对焦点的预设立场有了更多更新的了解,遂再以此为题,巩固一下自己对焦点“预设立场”的理解。
通常情况下,谈及“预设立场”,大多会带有负向的评价,会理解为带着自己的主观判断去猜测对方,这会在很多时候背离事实真相。因而,在人际交往、家庭教育、企业管理等方面,总是强调尽量不要“预设立场”,要更多地去了解事实真相,而不是仅凭自己的主观评判。
然而,焦点解决,却让我们看到了不同面向的“预设立场”。
焦点理论指出:“焦点解决通常使用的开放式问句包含了提问者一个未言明的聚焦重点以及预设立场”。对于这句话,我的理解是:焦点解决的所有开放式问句,都是具有功能性的。而这一功能,就是在引导来访者围绕着咨询师有“目的”的预设,让来访者自我启发、自我觉察,顺着建构解决之道的咨询脉络,找出自己的例外、探寻自己的奇迹、变模糊概念为清晰数值,等等。这便是咨询师“隐藏”的“预设”。
比如:例外问句的出现,咨询师就潜在地认为来访者一定有着曾经处理得比较好的时候,或认为对来访者而言,一定有着问题不发生或少发生的时刻。这时候,只要来访者能给出问题答案,就是在顺着咨询师的潜在“预设”,进入重新建构的思维,就会抽取出旧有经验,近而创造出不同的意义和新观点。也就是说,只要来访者一旦能回答时,他便接受了这个问句中设定的“应该有较好时刻的存在”的预设立场。此外,成果问句、奇迹问句、例外问句、差异问句、关系问句等诸多开放式问句,均有其同样的意义存在,同样存在着咨询师的预设。这样一问一答的连续历程,将会促动双方良性互动,近而导向咨询良性发展方向。
当然了,凡事不能绝对。如果来访者不跟随问句的引导方向,而是给出的其他回应内容,那么,这个时候,咨询师就更值得整理与思考:“为什么这样的问句方式能让来访者联想到这些信息?意义何在?”这个回答也将成为咨询师理解来访者主观世界的新机会。由此引发的继续谈话,便会成为咨询师对来访者形成新的“理解基础”,同样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