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往圣智慧的结晶,在诗歌国度中有无比壮丽的景象;饱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代代传诵,经久不衰。
《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为我们带来了一场 “视听盛宴”。河北卫视《中华好诗词》节目几年来的热播,今年又有一个和诗词有关的节目《经典咏流传》唯美视听享受,中国诗词大赛开始自上而下热起来。
可不,这会儿正在批阅第二届诗词大赛校级海选卷,推选出代表学校的20名选手。前天,全校一起进行班级海选,一个班级挑出2—5个优秀者。批阅班级卷的时候,已经看到这差距不是一般的大,从8分到60分,对于一个初一的孩子,差距是在什么时候造成的,因为什么原因造成的?
当然,术业有专攻。有这么多领域的知识要学,有些孩子的理科思维特别强,平时关注的更多的是自然科学。但是,不少孩子是真的没有积累,课本里区区可数的几篇也没有记住,他们更多的时间耗在了电脑游戏中,手机小游戏里,没有领略中国最美的诗词魅力。
这和什么有关?学校吗?有点关系,一所小学如果不重视传统文化的积累,不引导孩子接触古诗词,自然,孩子对古诗词对储备必然受影响。然而,我们都看到,同一所学校同一个班级孩子之间的差距同样可以很大。这和家庭氛围大有关系。家长比较重视和家长毫无意识,这之间相差孙悟空翻的一个筋斗云距离。
重视的家长是这样的。孩子从面前走过,想要出去玩。家长问:”学诗了吗?”“没有”“不学诗,何以言?”孩子乖乖回去背诗学诗去了。这个被家长教训的是孔鲤,家长是孔圣人。
现在重视的家长是怎样做的?我听说过几个:有和孩子一起背古诗词,一起唱古诗词,孩子是越背越有兴趣,记忆力也越来越强。有把古诗词诵读节目填充孩子的碎片时间,和孩子一起听一起讨论一起背,不知不觉中提升了诗词积累量。
有个家长很会调用奖励政策,背诗有奖励,奖励孩子喜欢的东西、活动、时间安排等,孩子觉得自己背诗是为自己争取荣誉。有个家长堪称虎妈,规定小孩子站着在很短的时间内背出,训练孩子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注意力越集中,记忆力越强大。中小学的学习成绩往往取决于注意力和记忆力,所以这些孩子的成绩也根本不用家长操心。
哎,知道这些家长的事迹对于我来说,太晚,错过了我儿子背诗学诗最好的时间段,不过,有心的家长可以根据自家孩子的情况,可以合理安排,毕竟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
当然,孩子自己的兴趣也很重要。但是,兴趣是在学习中建立起来的。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为什么是“吟”,“吟”字不仅仅是出声读或唱,而是一种生活姿态,比如“吟风弄月”“吟诗作画”等,彰显的是诗意生活。
所以“诗词大赛”的海选才有意义,大张旗鼓的海选才能促进社会对诗词的重视。可以让学生领略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巨大的艺术魅力,其价值绝不仅仅在于给人类以艺术的熏陶,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