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做了一回夏洛克,是在语文课上。
课本里有这么一课,就是《威尼斯商人》里的片段,讲的是安东尼奥和夏洛克在法庭上博弈的那一回。其实,起主要作用的还是鲍西娅。
分角色朗读,这是很有意思的事了。我觉得我应该把公爵这个角色抢过来,因为这是最厉害的。
但是被别人抢了,我稀里糊涂地做了夏洛克。
我也没有太多经验(其实经验可以说是一片空白),一开始读得很惨,听上去完全没有什么感情。
第一段很长,所以第二段我就有了较好的准备。
“我的回答本来不是为了讨你的欢喜。”虽然有些歇斯底里,但与第一段相比,也不至于太过生硬。
“什么!你愿意给毒蛇咬两次吗?”这回真是平地惊雷了。有的同学忍不住笑出了声。
2
我承认我一开始听起来真是有点儿要咬人的意思,但是我这个角色不算太好把握,这么个“缺德”的人,一会儿这个语气,一会儿又换了一个。
我倒是觉得葛莱西安诺这个角色是最好演的,不用多有语气感情,这话已经足够让我在心里砍一百回了:“你的前生一定是一头豺狼,因为吃了人给人捉住吊死,它那凶恶的灵魂就从绞架上逃了出来,钻进了你那老娘的腌臜的胎里,因为你的性情正像豺狼一样残暴贪婪。”
我听着都只想拿个花瓶砸到他头上,然后再用封条封住他的嘴,防止他再说出些发霉的话来。
我再读下去:“除非你能够把我这一张契约上的印章骂掉,否则像你这样拉开了喉咙直嚷,不过白白伤了你的肺,何苦来呢?……”
我在心中暗暗激动,这不就是我一直崇拜的气度吗?没想到放高利贷的人身上竟然有这种坐怀不乱、游刃有余的气度!
想我当年一生气,就不顾上课直接打了起来的事……唉!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难道那个葛莱西安诺就不会良心不安吗?果真是莎翁笔下出奇人啊!
3
读完这篇课文,我倒是自信了许多。
但是夏洛克最后却一败涂地。
我们仅仅来说这篇课文吧:夏洛克这场战役打得太惨,在法庭上孤身奋战,没有律师,更没有人帮他,与许多所谓的正面主角斗智斗勇,还要尽量保持不骂人。
相较与其他正面主角,更是可怜,我尝试着化身夏洛克,在一个信奉基督教的城邦里,做一个思想与整个城邦不同的人。
众人说他,骂他,却也不怕。这是个没什么慈悲心的人,我从没当他是什么好人,我却总觉得他那么值得我钦佩。
有的时候,一个人的想法甚至对另一个人的钦佩或许并没什么理由。我或是觉得夏洛克的冷静与自信是我难得一见的吧。
最后,他的最后一段话:“不,把我的生命连着财产一起拿了去吧,我不要你们的宽恕。你们拿掉了支撑房子的柱子,就是拆了我的房子;你们夺去了我的养家活命的根本,就是活活要了我的命。”
不错,夏洛克败了,败在鲍西娅手上,“妇女能顶半边天”这话果然没错。
我恍惚间好像明白什么叫气节了,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只是让我朦朦胧胧地意识到确实有气节这样东西。
然而,一个反派最后的……或许叫“挣扎”让我明白了什么叫气节。有点儿可笑吗?
如今我好像意识到,这段表演中,他是他,我是我,我绝对没有融入这个角色。
一直在觉得夏洛克是个有风度的人,但这段课上的表演中,我有几次歇斯底里?
甚至包括最后一段话,我是在嘶吼,在咆哮,实际上并无风度。
所以说,仅看这一段,真正的夏洛克,虽败犹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