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第一天过去了,你跟以前不同了吗?
零点计划着改变世界,白天起来依旧照旧不肯多流一点汗水。
你以为你要走向人生巅峰,你还是条咸鱼!
一沉不变
读了许多书,为什么还是原来的样子。
听了那么多的大道理,看了那么多书,为什么还跟以前一样?
这个困惑我很久。
学的越多,困惑也越多。是概念性的不好运用到生活中可以理解,为什么那些工具类的却也能运用一下。
比方说喜马拉雅有个专栏叫做《好好说话》,讲了一些技巧,然而我却没有用上几个,火了这么久的刻意练习,我依旧没有更新自己的学习方式;联想记忆,白纸复习法,这些我都只是听一听,说起来知道,但是实际上并没有用到生活中。
是操作太困难吗?
白纸复习法显然属于初中生都可以做到的,那为什么我做不到,是我没有用心学习吗,学的时候也不是三心二意。听了许多道理,为什么还过不好这一生?
改变是需要很大的力量才能改变的,人总是具有惯性的。
改变的力量
在腾讯上看过一个电影,电影的名字叫做《追龙》
主角伍世豪的人生可以被简单的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和伙伴来到香港,想要创出一番事业;
第二个阶段:妻子的死去;
第三个阶段:腿瘸了后,拄着一根拐杖在地底世界称王称霸;
第四个阶段,与英国警察的矛盾渐渐加深;
最后一个阶段:出狱后。
这中间还可以再细化分,以某个经典片段为依据。
不是刻意的,我的大脑自动就帮我分类归纳出来,看完以后,伍世豪这个人的人生被我鲜明的归纳成了好几个阶段,这几个阶段显然都不一样,是什么让我做出了这样的归纳呢?是什么改变了他,让他的人生不一样?
我曾经问过一个高中三年一直在实验班的感觉和一个在普通班的人,让他们对高中生活做一个评价。
前者简简单单的回了我两个字:学习!后者却把高中分为了高三和不是高三的日子
前者每天都是刷题,后者却依据老师的动员把短短的三年区分了开来。
“以前为什么没有像高三那的学习?早点开始的话你有可能会取得更好的学校”
“因为我无法没有足够的动力!就算我知道要好好学习,但是人不可能说变就变”
仪式感
没有一个强大的力量介入你的生活你是无法做出改变的,而这种力量最适用的来源就是仪式感
《The Little Prince》中狐狸说道:“仪式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有的文章写道,就是专心的投入,精致的生活,每一天都过得很精彩,这就是仪式感
对了一部份,但是不全是。
从字面意思来解释,联想。
仪式一词让想到的是电影里那种祭祀的场面:皇帝登基,祭祀天地;进京考取功名,上拜文曲星;打仗前,祭祀英魂,而这些仪式确实需要全身心的投入,专注,然后去完成,但是这个仪式的目的不是让你专注,专注是它的附属属性,真正重要的是仪式的目的。
我不想在让国家连年干旱了,我来做一个大型的祷告,祈祷上苍下雨吧。
我不要再当胖子了,从今天起买个健身卡,封存零食,开始减肥。
我不要在每天浑浑噩噩的做一只咸鱼了,头悬梁锥刺股,成为拼命三郎。
想改变的想法谁都有过,在床上百无聊赖的躺着;在聚会时看着春分得意的同学,同事;想给自己的父母一个好日子的时候,我们不止一次的想改变,可是光想是不够的。
一个事物,你做的越多你就越熟练,越熟练,做下一个不同的举动的时候就更困难。
生活中的牛顿定律
F=ma
人是具有惯性的,没有足够的力你是改变不了的。
早些时候,我的朋友立了个今年最想做的事,要完成的事,内容无外就是希望可以多上几次台,多赚点钱,去趟某个甚至都不出省的地方去旅游一下,小到许多人都不屑,不屑于写出来。
大的不敢写,小的不屑于,中的觉得没必要。
借口总是很好找的。
你说你要改变,你说梦想喊出来就不灵了,我要把梦想藏在心里,到时候去实现,你说这玩意会让自己感觉很幼稚,会让别人带有异样的眼光看自己,自己承受不了。
舒适区当然舒服,可那也代表着原地踏步。
然后你就更不会改变了,不是不想,是不能!
一只青蛙放在温水里,慢慢的提高温度,青蛙最会会被烫死,因为一点点的接受了本无法接受的温度,只有一开始就打破那个适合的温度,青蛙才会跳出来。
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重大变故,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的平凡与习惯,从心理学角度,每个人都害怕改变,因为改变是未知的,想想明天,不知道自己会变成什么,你会害怕的,未知的才恐惧。
所以我们不会突然的改变,除非经历重大的变故。
没有东西去推你一把,你真的走不出去。
那个巨大的力量让你过上与原来不同的生活。
比方说赌徒赌输房子,气死了父母,然后从此老师好工作,比方说星爷说这辈子都忘不了当时进来洗车的那个人说自己穷,比方说,某次刻骨铭心失败后的奋发图强。
这些东西强大的力量使人做出改变,而仪式感可以起到这个作用。
当你的期望与实际发生割裂时,这会让你不得不改变。
过了这几天,你要改变的愿望还能否够你做出改变?
当你习惯了过去的生活,愿望清单也将失去应有的魔力。
再不改变,又是一年蹉跎岁月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