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余秋雨的《活着》,已有两月有余了,不想再次有人提起他和这本书时,是因为他生病了,他亲生身体验写下了另外一篇文章《我病了,这个社会也病了》其实两篇文章提现和抒发的感情内容是不一样的,却又极为的相识。
都是讲述活着的人,我们努力的活着,但却发现总是有很多的人活得那么辛苦,活的无能为力。从前的医生给病人看病总是根据钱的多少开药,钱多的自然不那么苦,因为都是上等的药材;钱少的也苦不了几分,因为药原本就苦,更何况是普通药材。而如今药店药房天天做促销,生怕你不来买药。从前的人病了就找医生开药,现在的病人病了就是去药店买药,即使没病也要买药……
看《活着》一书,我最大的泪奔点儿是旧社会医学水平不发达,物质匮乏,医务人员经验缺乏,种种原因造成少年鲜活的生命流逝。而《我病了,社会也病了》让作者泪奔的却是因为医疗水显著提高的今天,物质不匮乏,医务人员经验丰富,也不过两天的时间就有两条鲜活的生命就此消失,只因为他们的家人不能及时的提供足够的“钱”,而作者的经历让他感觉他病了,社会也病了,医院更是病得不轻!
真的是无独有偶,最近很火的《我不是药王》电影由徐峥老师拍摄,内容不用说。电影中:主人翁病了,从此他的活着都是在跟病人打交道,而影片里找他的病人又都是幸运的,因为他给他们带去了希望。活着就是希望。
从我的角度看,对于正常人来讲,我们活着本就不易,但事实有很多不正常的人光活着就已拼尽全力。所以如果不是真的拼尽全力去解决自己遇到过的问题,就请你再努力一点点吧,因为你的不努力不仅仅让努力的人得不到回报,还有可能让自己产生幻觉了,觉得这就是你的极限了,下一次问题到来的时候,你就有可能直接放弃。
白驹过隙、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一日千里……生活的时候总是不经意,用心留意的人总是能从不同角度用贴切的词语来形容活着的痕迹。
偶然间跟同事聊天的时候,说到了《活着》的话题,她表示出生在一线城市的孩子既享受着现代城市的优越性又要面临未来生活的多重压力,所以我们普通的活着,活着得快要忘记自己,忘记自己活着。
活着,我总想活着的我们假日里活得慢一些,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跟家人一起做一餐饭,一起爬山,一起走出家门去到大自然里,一起享受活着的慢生活。